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处站动态

浅谈西峰区地膜覆盖与地膜污染治理的几点思考

2021年07月12日 甘肃三农在线 梁晓丽

——“人人参与农膜回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征文活动参赛作品

地膜覆盖技术是农业综合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革命,是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并不断改进、完善、创新、提高、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栽培体系。该技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引进,八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引用,由最初的经济作物上应用,发展到现在的各种农作物栽培都有不同程度使用,被誉为农业发展史上的“白色革命”。近年来,随着旱作农业特别是全膜双垄集雨沟播、设施蔬菜等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全区农膜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大幅度提升了农业增产增效、加快了产业培育步伐,推动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农膜的大面积使用推广,“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废旧农膜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破坏了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生活环境,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残留农膜成为农田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变废为宝,加快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西峰区地膜覆盖现状

我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开始主要在玉米上进行示范推广,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农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地膜覆盖这项技术尤其以蔬菜、玉米使用最多。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了作物单产,增加了总产,不仅解决了我区群众的“面袋子”问题,而且丰富了广大人民的“菜篮子”,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繁荣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农业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区2009年至2020年10年间地膜的使用量平均在891.58吨,其中最高年份2013年达到1588.55吨,地膜覆盖面积平均达到20万亩左右。据调查推算,地膜覆盖在蔬菜上增产达到了30-70%,在瓜果上增产达到30—50%,在粮食上增产达到20—60%。

二、西峰区地膜污染现状

对农田进行走访调查看,凡是路过地膜的田块都不同程度有地膜残留问题。一是种地精细,劳力充足的农户,对地膜的捡拾比较认真、细致,捡拾率可达到98%以上,几乎农田看不到地膜残留迹象。二是种地比较粗放,劳动力比较缺乏的农户,对地膜的捡拾率相对较低,能达到70—80%。三是个别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劳动力严重不足,对地膜残留危害认识不够,地膜捡拾率不到50%。四是近年来机械收割造成地膜严重破坏,加之收获后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导致地膜无法捡拾,几乎合部残留于土壤之中。为了准确掌握全区主要覆膜区域、主要覆膜作物地膜残留动态变化趋势,从2017年开始,对土壤地膜残留情况进行了定点监测,从监测的结果看,2017年监测点土壤残留量0—30cm为亩均量为3.87kg;2018年监测点土壤残膜量0—30cm为3.16kg;2019年监测点土壤残膜量0—30cm为3.16;2020年监测点土壤残膜量0—30cm为1.85g。从残膜的形状看,主要有碎片状、卷缩的圆简状和缠绕作物根系的团状等。从残膜的分布看,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耕作层残留量比较大。

三、西峰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

自2014年以来,西峰区每年申请废旧农膜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完善了“村有回收网点、乡有回收站点、区有回收加工企业”的运行回收加工机制,对回收站点及加工企业“以奖代补”补贴,为农用残膜回收再利用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考虑到农田除农用残膜外,其它塑料废弃物也明显存在,要求回收点及加工企业以农用残膜标准收购,扩大了回收范围。使农田及环境污染治理更加彻底有效。

1.抓狠农膜源头防控。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规范农膜市场,区市场监管部门、农业执法部门及各乡镇要加强农膜市场执法监管,推行全面使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地膜,严格禁止劣质膜、超薄膜(0.008mm以下)销售。

2、强化技术研发推广。要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组织科学使用农用地膜,除果菜、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种植外,严控大田及机械种收作物的地膜使用,达到“减膜降污”的目标。同时加大生物肥、有机肥、保水剂等推广使用,落实化肥减量开展“以肥换旧膜”活动促进旧膜回收,弥补减膜后对产量的影响,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力度,推进地膜使用减量控害。

3.落实地方属地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统一部署,根据覆膜集中区域,“就近、分片、便利”合理布设回收站(网点)点,方便群众的村级回收网点,确定专人负责,对废旧农膜定点堆放,定期处理上交回收加工企业。

4、严格落实回收任务。各乡镇结合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治理行动和风貌革命,组织村组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履行回收责任,适时开展废旧农膜的捡拾,动员村级垃圾清运车进行垃圾分类收集,通过“农户收集、村组集中、乡镇回收、企业加工”的工作模式回收加工,完善回收网络体系,消除回收盲区和死角,实现覆膜区域回收全覆盖,所有回收网点、站点、企业建立健全台账,实行月报制度,确保回收有据可查。                                                                        

5、做好农田残膜监测。加强1个地膜国控、15个省控监测点地膜使用和残留基础数据监测,根据全省农田地膜残留调查国控监测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区农技中心组建监测工作队伍,严格按照《废旧地膜残留监测规程》操作,科学开展地膜残留采样和数据调查,基本掌握重点区域农田地膜残留状况和年际间变化趋势,建立底数清楚、可考核的数据统计平台,为地膜残留污染监控、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四、地膜覆盖的优点

1、提高地温。地膜覆盖不仅能起到保温的作用,而且增温也快,并且保温时间长,在耕作层中比露地地温一般高2—3℃ 。

2、有利于有机质分解。地温低,有机质分解比较缓慢,造成作物缺肥。地膜覆盖后,提高了地温,加快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和转化,提高了土壤肥力。

3、保水保肥。地膜覆盖后,减少了水分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缓解地表经流,能起到保水、保肥、保土的作用。

4、提高光合效率。覆盖的作物,植株粗壮,叶色嫩绿,光合效率高,生物产量好,为农作物增产奠定了基础。

5、促进作物早熟。由于地膜覆盖对植株地下部分及地上部分的调节作用和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使作物提前成熟,一般情况下,地膜覆盖比露地作物提前10天左右成熟。

五、地膜覆盖存在的问题

1、残膜污染土壤。地膜较薄,在地里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极易破损,尤其是地膜边压在土壤中,在清理残膜时,很难清理,导致残留于土壤中,当农田中的残膜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等运行受阻,形成土壤板结,含氧量减少,使土壤质量下降。

2、残膜影响作物生长。大量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对作物根系造成危害,导致作物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作物的吸肥、吸水能力,造成作物假旱、缺肥、假病等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残留危害牲畜。残留的地膜夹杂到作物秸秆中,被牲畜误食,使牲畜发病,严重的造成牲畜死亡。

六、地膜覆盖与地膜污染治理的建议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防除杂草、减少农药用量和保持农产品成熟度一致在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得到了广大农民拥护、社会的公认,功不可没。但是,事物发展都有两面性,农民朋友都尝到了地膜覆盖增产增效的甜头,而忽视了地膜残留而导致的土壤污染的严重性。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以地为本”,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我们放弃了这个根本,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面对地膜覆盖对土壤的污染、地膜捡拾难度大、农村劳动力缺乏、废旧地膜回收企业效益差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要加强地膜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监管。对生产环节,要提高准入门槛,建立登记备案制度,产品追溯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销售环节,建立登记备案制度、产品追溯制度,农民使用后,如果出现大面积破裂、难于回收,可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处理;对使用环节,推广科学合理使用;对回收环节,明确责任主体,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回收责任以及乡、村、组属地化管理责任,地膜产品质量建有完整的可追溯体系,使用者必须按照规定回收,若随意丢弃、焚烧和填埋,将按地膜处理费10倍进行罚款。

2、合理使用地膜。进一步加强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系统研究不同作物、不同生态条件、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地膜覆盖方式,合理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宜覆膜则覆,不宜覆膜则不覆。对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鼓励利用其它技术(如秸秆、新型牛粪膜等)替代地膜覆盖技术;对于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的作物和土壤瘠薄、耕地坡度大、地力条件差的耕地,尽量减少地膜使用;对于机械收获的作物和作为饲草利用的作物,在种植时坚决禁止使用地膜。

3、大力推广减量替代技术和产品。一是通过结构调整、粮改饲、农艺措施实现减量使用。二是使用厚度大、抗拉强度大、拉伸率大、抗老化性强的地膜,坚决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1㎜的超薄地膜。三是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土壤保水剂、高效环保膜等替代产品。四是推广秸秆覆盖技术。在果园,利用作物收获后多余的作物秸秆覆盖于树行之间,既可以起到保水保土作用,还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同时随着秸秆在微生物的分解腐熟过程中,给土壤提供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实现了绿色、环保、抗旱节水的生态农业发展设想。

4、加大地膜捡拾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全区有两家地膜捡拾机械生产企业。从目前的现状看,生产的机械结构简单,农机农艺结合差,作业项目单一,作业性能一般,地膜与土壤、农田杂质分离问题大,机械捡拾的地膜无法再利用,导致推广难度大。建议政府对地膜捡拾机械研发企业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尽早研发出适合不同条件下的地膜捡拾机械,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捡拾地膜难度大、费工费时这一难题。

5、加强废旧地膜的回收。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健全回收网络体系,完善区级回收企业、乡镇回收站点、村级回收网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农民忽视地膜的回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宣传不够,不懂残膜的危害性。因此,全区上下要立即行动起来,把回收残膜的重要性宣传到户,教育广大群众树立环保意识,科学回收地膜。动员农户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残膜。教育广大群众,清理残膜,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增强清理田间残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6、加强废旧地膜的最大化资源利用。全区有废旧地膜加工企业5家,目前由于环评手续不健全,有4家处于停产状态,有1家也被环保部门叫停,责令搬迁工业园区。从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状况看,废旧地膜回收企业都是一些小作坊,生产设备落后,生产厂房简易,生产的产品主要以再生塑料颗粒为主,没有进行深加工,导致生产成本大,利润小,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结合我区实际,建议政府支持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站(网)点回收环节补贴机制,将收回的地膜进行压块和切块处理,交给肖金镇垃圾再生发电企业用作燃料提供热能发电,在垃圾焚烧中实现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作者:庆阳市西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梁晓丽 

编辑: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