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畜牧总站发挥畜牧科技推广主力军作用 抓科技助力产业增收
举办科技助力东乡羊产业增收活动“肉羊综合养殖技术”专题培训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安排部署,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集中人力、整合资源,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在三农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和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推进以科技示范为抓手、以产业增收为核心的牛羊养殖“五良”(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和产业“六新”(新品种、新技术、新饲料、新工艺、新兽药、新农机)配套技术推广工作,建点示范转化成果,组织技术人员下乡进村,服务指导牛羊扶贫产业的发展,指导县、乡、村培育支柱产业;组织技术人员蹲点入户,把试验基地、示范场户建立在脱贫一线,为养殖场(户)筛选新品种、新材料,示范新成果、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新方法。一是开展肉羊杂交繁育技术抓点示范。以东乡、广河、积石山县为重点,以当地多胎肉羊品种为母本,引进专门化肉羊品种为父本,示范以舍饲+自繁自育为主的母羊两年三产繁殖技术,加快肉羊高效繁育,建立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良种繁育体系;二是开展肉牛高效繁育技术抓点示范。以崆峒、泾川、广河县为重点,示范母牛高效繁育+犊牛健康培育综合技术,有效缩短母牛生产周期,母牛生产基本实现“一年一胎”;三是示范与推广双管齐下,以“六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推广早期断奶、营养调控、卫生保健、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牛羊高效综合养殖技术,夯实技术支撑与产业基础。主要做法有:
东乡“六新”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的新品种肉羊
抓源头,培训人才,培养队伍。将讲堂搬进田间地头、牛羊圈舍进行常态化技术巡回指导,落实落地科技进村入户,实实在在、零距离满足养殖场(户)的技术需求,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能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和高技能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夯实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人才支撑基础。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化技术指导。改变过去单向传播的方式,加强养殖场(户)的互动和参与,做到与养殖场(户)需求的精准匹配,现场针对性指导或手把手传授,提高技术入户率和有效性。二是以存在问题为导向精准化培训。梳理巡回指导养殖场(户)饲养管理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就近就地以合作社或村委为讲堂,对症下药精准培训、座谈交流。
在广河县肉牛示范点开展技术服务
重过程,衔接配合,落实措施。一是统筹协调、综合调度,主动与示范点所在市县畜牧部门衔接沟通,市县畜牧部门和相关乡镇积极协同配合,省、市、县、乡四级共同研究落实抓点示范措施,共同做好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试验示范等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同频共振,确保抓点示范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二是以抓点示范为抓手,盘活行业行政、企业、科研院校和推广体系人才和技术资源,组建政产学研推“五位一体”科技平台,组织专家团队“沉下去”,有效解决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技术成果能够在较短时间、以较快速度和较低成本服务于生产,助推牛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犊牛隔栏补饲技术示范
保结果,加强宣传,认真总结。示范取得预期效果后,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总结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和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宣传、观摩和交流培训,并搭建“支部+合作社+农户”带贫模式和统一采购、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回收销售、分户饲养管理的“五统一分”技术服务,加大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为目前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的牛羊生产格局下常态化技术推广探索模式,为后续乡村产业振兴牛羊产业体系的建链、延链、补链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真正实现了技术落地到户,让养殖者体验到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农机和新饲料、新兽药的好处,有效发挥了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科技示范作用,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贫联贫能力,引领示范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发展。一是肉羊杂交繁育技术抓点示范。初步构建起了龙头企业父本品种选育、“合作社+农户”杂交繁育、养殖大户集中育肥的“三级二元”肉羊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成小规模、大群体集中连片的肉羊杂交繁育示范基地10个,开展萨福克+湖羊、杜泊+湖羊、澳洲白+湖羊、澳洲白+杜湖、萨福克+澳湖二元、三元杂交,情期受胎率77.78%,总受胎率98.20%,母羊年均增收285元。二是肉牛高效繁育技术抓点示范。母牛产犊间隔缩短至平均380~400天,基本实现“一年一胎”;犊牛腹泻死亡率下降15个百分点,90天断奶,成活率达96%以上,断奶体重达110kg以上,有效解决了母牛繁育效率不高和犊牛健康问题突出的瓶颈问题,繁殖母牛年头均新增纯收益达2300元以上。
编辑: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