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耕保总站站长崔增团调研安定区“千亩马铃薯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示范区
——引水上山 产量翻番 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为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效利用引洮工程水资源,增强旱作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新技术新方式,发挥了巨大增产增效潜力,6月27日上午,省耕保总站崔增团站长、临夏州农业农村局观摩团一行15人,前往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千亩马铃薯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开展调研工作。
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位于安定区北部,年降雨量300mm,当地马铃薯种植产量较低,亩均产量不足1000kg,特别是在大旱之年,甚至绝收,导致山区耕地撂荒现象不断加重。自2021年开始,我站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建设了“千亩马铃薯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实现了“引水上山,旱塬变良田”、“水肥一体、产量翻一番”的显著效果。
崔增团指出,鲁家沟镇引水上山工程,依托引洮灌溉工程二干渠沿线将台村1100亩2013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块为示范区建设的,按照节约化、高效化、智能化、规模化的原则,对引水上山项目进行了优化设计,划分为取水、提水、蓄水、电力、智能控制、田间管网等六大工程。采取先流转后建设形式,通过合作社规模化经营、订单化生产,集成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技术,投入耕作机械13台套,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管理。
崔增团强调,旱作区在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粮食生产提升潜力巨大,提升的空间都很大,旱作农业是下一步粮食增产的关键和潜力所在。通过引水上山项目的实施,对旱作区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旱作浅山区通过引水上山,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智能控制、测墒补灌、精准施肥、绿色种植等技术,取得了“节地10%、节药2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以上”的“12345”成效,实现了由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由大水漫灌向根部滴水、由土壤施肥向作物供肥、由水肥分离向水肥耦合、由单一技术向综合管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六大”转变。
随后,崔增团站长一行前往位于鲁家沟镇的甘肃沃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沼液和有机肥料的推广应用展开调研。
沃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崔增团站长详细介绍了该企业充分发挥规模养殖业和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地域和资源优势,把养殖种植相结合,建立起以沼液为纽带,把种养殖业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生态体系。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沼液叶面喷施和喷滴灌技术,为附近大田蔬菜产业提供绿色高效发展的途径。
沼液肥是一种养分全、容易为作物吸收利用、且具一定生物活性的速效性液肥。同时,由于沼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因此在增强肥效、调节作物生长、抗逆、抗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崔增团站长对于沼液应用方面指出:一是要严格控制沼液浓度,把握好用量及施用频次。二是把握好沼液施用的时期,一定要根据作物敏感生育期施用。三是要做好沼液施用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