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耕保总站2020年土肥水工作的安排意见
2019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级土肥(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土肥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到5460万亩,推广配方肥施用面积2350万亩,缓控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施用面积1550万亩,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12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39.3%,化肥施用总量在2018年基础上减少7.4万吨;推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面积1000万亩,创建以盐碱地改良为主的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县9个,辐射全省耕地质量稳中有升;建成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千亩核心示范区5个,完成示范面积25万亩,带动推广面积50万亩,实现了项目区耕地质量、果品品质提升和化肥减量的“两提一减”目标;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引领,使全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取得了亩节水100方,亩增效100元的效果,使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提前2年完成了国家制定的节水目标;受托为51家肥料生产企业评审颁发肥料登记证87个,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办证45个;试验示范马铃薯应用保水剂、水肥一体化替代地膜技术1万亩,初步形成了马铃薯地膜替减技术模式;继续试点制种玉米土肥水技术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2万亩,探索了土肥水技术服务新模式;组织25家肥料企业分别在宕昌县、岷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了科学施肥“擂台赛”,示范推广1袋配方肥+2袋生物有机肥标准化施肥模式3万亩,开展药材施肥对比试验25项次。完成了国家和省级800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和582个休耕试点监测点、10个盐碱地改良监测点的土壤检测分析和全省耕地质量评价工作,为粮食省长安全责任制考核、自然资源负债考核、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考核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一控二减三基本”和化肥零增长目标的紧要之年,土肥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尽早明确今年目标任务,及早抓好重点工作,现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预期目标
2020年,要紧扣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农业及春耕备耕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戈壁农业、丝路寒旱农业和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工作总思路,以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旱作节水农业等重点项目为带动,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增施农家肥,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500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2350万亩;分别完成高效农田节水、耕地质量提升、新型肥料应用和有机肥替代面积1000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亩均节水20%,全力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力争耕地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为全省粮食稳产、农业绿色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二、重点工作
2020年,土肥水工作要紧紧围绕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一个中心,紧盯化肥减量和农田节水两个目标,全面推进化肥零增长、耕地质量提升、农田高效节水三个行动,突出节水增效、减肥提质、沃土强基、抓点示范四个重点,着力抓好四个千万亩工程,扎实打造八个精品示范样板,主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旱作节水农业工作,推动全省1000万亩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持续稳定发展。一是着力实施好旱作节水项目。在河西、沿黄及深度贫困地区有灌溉条件的33个县市区玉米(制种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作物上推广垄膜沟灌技术56万亩;在8个县市区马铃薯、蔬菜等作物上示范推广以保水剂、秸秆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替代地膜减量增效技术10万亩;在23个深度贫困县市区及农垦八一农场玉米、马铃薯、蔬菜、特色林果等作物上示范推广软体水窖集雨补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4万亩;在景泰、麦积等10个县市区新建10个国家级墒情监测站,使自动化墒情监测点达到30个,加强土壤墒情预测预报工作。二是狠抓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旱作节水项目,围绕高附加值作物,在河西、沿黄及东南部有灌溉条件的部分县市区和省农垦集团农场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两大农田高效节水技术为主,同时推广喷灌、管灌、微灌等节水技术,重点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50万亩,全省达到300万亩,实现节地10%、增效2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的目标,努力打造“高附加值节水农业示范区”,确保全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示范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引领河西及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抓好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推动全省1000万亩耕地质量持续提升。一是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质量。对已建和新建的高标准农田着重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近年来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县区要整合资源,采取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加大土壤培肥力度,确保建成数质并行、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切实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二是进一步改良治理盐碱耕地。河西及黄河流域灌溉区各县市区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碱化发生程度,有步骤、分阶段采取农艺、化学、生物等盐碱地改良综合技术措施,降低盐碱含量和危害,每县完成20%的盐碱耕地治理,全省争取完成100万亩盐碱耕地的改良与治理。三是进一步开展土壤培肥改良。重点通过增施商品有机肥、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补充耕地快速培肥等综合农艺技术措施,培肥改良土壤500万亩,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市各县市区要积极推广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种植绿肥技术。四是进一步改良连作障碍土壤。以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果树、制种玉米等主栽作物为主的各县区要探索应用以施用微生物菌肥为主的连作障碍土壤改良技术2万亩,全省争取完成50万亩连作障碍土壤改良。通过各种重点技术的综合应用,辐射带动全省1000万亩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三)抓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推动全省1000万亩耕地应用新型肥料。一是加大新型肥料推广力度。各县市区继续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广生态施肥技术模式。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的生态施肥技术模式,确保全省1000万亩耕地多用新型肥料,助推化肥减量增效。
(四)抓好有机肥料推广应用工作,推动全省1000万亩耕地施用有机肥替减技术。一是深入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麦积区、宁县、镇原县要继续实施好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礼县、庄浪县要深入扩面增效、巩固提高,持续抓好推广工作。要继续示范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果-沼-畜”“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模式,并积极探索新模式,每县继续创建1000亩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5万亩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带动全县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同时,全省其它县市区围绕果菜药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逐步示范推广“有机肥+”技术模式,着力替减高附加值作物化肥投入,努力打造一批果菜药绿色产品基地、特色产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二是继续探索畜禽粪污简易智能快速发酵技术。东乡县、广河县要继续探索智能化处理畜禽粪污简易加工技术,带动小型专业合作社高效利用有机肥资源。敦煌市、徽县、山丹县、甘南州、广河县继续试点“微秸宝”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能堆肥系统和小型养殖畜禽粪污堆肥还田应用。三是积极引导农户积造施用农家肥。大力推广施用农家肥技术,引导农户和散养农户充分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资源堆沤积造腐熟施用农家肥,每县农家肥施用面积要达到耕地面积的20%以上,确保全省1000万亩耕地应用有机肥替减技术,提升土壤基础地力,不断替减化肥用量。
(五)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一是继续做好取土化验工作。79个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单位继续在兼顾粮食作物的同时,突出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按自然资源部门调查面积1万亩1个采样单元,合理布设采样点位,开展取土化验工作,并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二是全力做好肥料利用率等试验研究工作。79个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经济作物“2+X”田间肥效、肥效校正和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等试验。中微量元素试验、校正试验、“2+X”肥效试验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执行。在12个市州(除嘉峪关市、金昌市)及榆中县、永昌县、会宁县、秦州区等22个重点县的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主要作物上,开展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省级肥料利用率测算工作;各市州、县区也要按照《基于田间试验的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测算规范》要求,综合考虑本行政区域内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布、地力等级(高、中、低产田)以及肥料新品种、施肥新方式和施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抓紧安排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开展肥料利用率测算工作,准确掌握辖区内肥料利用率现状。三是要继续深化推进农企合作配方肥推广模式。充分发挥已建成的25家智能化配肥站及“千乡千店”“一屏一机”掺混配肥网点作用,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四是深入开展技术服务。各项目单位要不断修订施肥参数,参照《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见附件1),完善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逐步建立主要经济作物优化施肥方案。要建立定期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主栽作物肥料配方,多种方法确保施肥建议进村入户、按方施肥落实到田进地。每个项目单位选择新型经营主体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百亩示范区10个,力争示范区化肥使用量减少10%以上。要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12316农业信息服务、智能化配肥站、“千乡千店”、“一屏一机”掺混配肥网点为平台,高效快捷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力争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500万亩,配方肥推广面积达到2350万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减少肥料用量5万吨,进一步夯实化肥零增长工作基础,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五是强化数据调度和档案管理。要高度重视化肥减量数据调查、资料整理归档工作,要积极与当地统计部门对接,开展不同作物施肥现状调查、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及技术入户率、配方发布及配方肥(新型肥料)应用、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调查统计,统一装订成册、专柜存档管理,并以市州为单位定期上报有关情况,为化肥零增长、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国家、省、市考核提供依据。
(六)抓好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筑牢粮食安全责任和自然资源负债考核基础。一是继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按期完成34个国家级、500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8000个耕地质量调查评价、10个盐碱地改良“三区四情”年度监测任务和休耕试点监测工作,更新、完善耕地资源信息系统和休耕试点数据管理系统,并定期发布耕地质量监测年度报告。二是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完成国家甘新区、青藏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区及2019年度86个县和省级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和自然资源负债考核提供依据。三是完善耕地质量检验体系。加强对兰州市、白银市、张掖市、酒泉市、甘南州、临夏州、嘉峪关市等7个市州和72个县区土肥化验人员指导培训,完成2-3个县级国家标准化验室认定。四是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开展高标准农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推动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积极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衔接,进一步完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后期培肥与监测工作机制,规范评定行为;探索将闲置宅基地复垦利用等耕地质量建设相关项目纳入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同步进行。
(七)抓好肥料登记监管工作,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一是继续做好肥料登记工作。按照厅里的安排和要求,做好省内肥料产品的登记发证工作,同时做好农业农村部登记的省内肥料产品的推荐工作。肥料企业所在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严格审查上报资料,现场考核并抽检样品,做到服务对象满意,上报资料真实。二是严把肥料质量关。按照“双随机 一公开”要求,继续做好肥料登记企业的产品抽检工作。力争在省内登记的肥料产品中,随机抽取80个样品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告检测结果,确保省内登记肥料产品质量合格。三是做好重点项目招投标肥料产品的抽检工作。各市州、县市区凡招标采购的肥料产品,均应进行抽检,确保重点项目肥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抓住春秋用肥高峰时期,协助有关部门大力整治肥料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
(八)抓好示范点建设工作,引领土肥水工作全面发展。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抓点示范做样板,扎实打造八个精品示范样板。一是以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为主,在宕昌、岷县创建万亩标准化生产土肥水技术集成示范区;二是以制种玉米等高附加值作物为主,在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创建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含节水减肥技术托管社会化服务);三是以旱地果园和蔬菜为主,在秦州区、麦积区创建万亩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四是以马铃薯为主,在安定区创建万亩保水剂和水肥一体化替代地膜技术示范区;五是以戈壁农业为主,在肃州区创建千亩戈壁蔬菜产业减肥增效示范区;六是以设施蔬菜改土培肥为主,在靖远县创建千亩高效节水及盐碱地改良技术示范区;七是以苹果化肥减量增效为主,在宁县创建千亩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区;八是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主,在山丹县创建千亩马铃薯创新绿色生产示范区。相关县市区要整合项目资源,组建技术团队,制定技术方案,明确具体任务,狠抓示范区建设;相关市州也要牵头负责,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强化任务落实。通过以上八大土肥水技术示范样板,引领土肥水工作全面提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落在土地上,助推我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九)抓好试验研究工作,全面提升土肥水技术水平。一是开展优势作物连作障碍生物治理技术研究。继续加强与中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宕昌县、岷县、陇西县、渭源县等中药材产业大县;安定区、通渭县、临洮县等马铃薯种植大县;武山县、靖远县、凉州区等蔬菜种植大县;礼县、秦州区、庄浪县、静宁县、宁县等果树种植大县;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等制种玉米种植大县,积极探索应用生物菌剂改良土壤,解决连作障碍问题。二是开展软体水窖水肥一体化试验研究。在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静宁县、庄浪县、榆中县等地果园、蔬菜等作物上开展软体水窖集雨补灌或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应用效果试验研究;在靖远县、永靖县蔬菜(含日光温室蔬菜)上开展不同灌溉、施肥制度研究。三是开展地膜替减试验研究。在民乐县、山丹县、永昌县、古浪县、景泰县,榆中县、会宁县、安定区、漳县、陇西县、通渭县、临洮县、庄浪县、秦州区、麦积区、徽县和八一农场分别开展保水剂、水肥一体化在马铃薯、中药材、青贮玉米替代地膜试验研究。四是开展地膜污染治理试验研究。继续开展土壤残膜微生物降解试验和降解膜对比试验。五是继续开展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研究。在东乡县、广河县两个畜禽散养大县,继续探索养殖专业合作社畜禽粪污智能化快速发酵腐熟还田技术,扩大散户养殖微秸宝简易堆沤畜禽粪污腐熟还田技术。
(十)抓好黄河流域耕地保护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我省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水土资源利用和农田污染现状,深刻分析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耕地方面的主要瓶颈和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具体目标,制订具体措施。二是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全面做好我省黄河流域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高附加值节水农业、化肥减量增效、盐碱耕地治理等建设工程的创设和方案编制,积极申报重大项目,为黄河流域耕地保护提供项目储备。三是强化技术研究和指导。建立黄河流域耕地保护行动专家指导组,制定具体技术方案,开展指导服务,落实各项措施。围绕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组织科技攻关。有关黄河流域市州、县市区农技(土肥)部门要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去,大力引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等先进实用技术,为我省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三、具体要求
各级土肥部门特别是承担重点工作的单位,要对照2020年重点任务,认真制定详细的落实计划,提出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重点工作、重大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等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措施落实。要规范工作管理,严格按照土肥水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办法、验收细则、合同任务等要求开展工作,做到照章办事、按规做事。要强化示范区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展示一片,及时召开现场观摩会,引导农户普及应用综合技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将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经验、成果以及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靠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狠抓技术指导培训,确保技术落地到田、发挥成效。要加强检查指导,采取深入田间地头、查阅档案资料、现场查看效果等多种形式,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问题,确保2020年土肥水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
2020年2月20日
编辑:庞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