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绵羊站:以绵羊繁育技术推广为纽带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草原盛开
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境内,地处甘、青两省交界的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麓,全站现有草原面积19.9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4.8万亩,饲草料基地2万亩),年可提供优质细毛种羊6000余只。是国家级重点畜禽场和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担负着国家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品种改良、细毛羊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任。
自建站以来,单位一直坚持细毛羊的良种繁育和推广。于1980年育成了细毛羊新品种,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甘肃高山细毛羊”,并受到国务院嘉奖,1995年被正式列入《世界动物品种志》。再次历经20年坚守和创新,面向世界细毛羊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细毛羊主战场,面向国家细毛羊重大需求,于2015年又培育出了世界首例适应2400—4070m高山寒旱生态区、双羔率达20%、羊毛纤维直径主体为19.1-21.5µm的美利奴羊新品种——高山美利奴羊。
在细毛羊育种上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绵羊站人把带动皇城镇周边裕固族、藏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兄弟致富奔小康时刻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积极借助细毛羊产业优势,从羊的养殖品种、草原保护,技术输出,生活改善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扶持,为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开创了新路子,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族兄弟好评。特别是2020年,新的领导班子更加注重民族兄弟生产生活状况,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为支持皇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羊为桥,提高皇城镇民族兄弟的收入
绵羊站在原来高山细毛羊改良当地羊的基础上,利用高山美利奴羊向当地羊导入奥血,一是采用大倍比精液稀释远距离运送;二是面对绵羊站羊毛品质和价格的双赢,使牧民进一步增强养殖细毛羊的热情,自觉淘汰了效益相对低下的藏羊,牦牛等,不仅提高了当地民族兄弟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在该生态区养殖新品种能够以科技和质量效益代替落后和数量效益,强力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为居于该生态区的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兄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综合品质高而无可替代的当家绵羊品种,满足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夙愿。
二、以和为贵,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深入开展
加强全站干部职工民族团结思想教育,促进与各民族同胞的交往交流交融。结合当地实际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工作。用实际行动解决少数民族困难,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皇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面对部分牧民过冬饲草不足这一情况,绵羊站向皇城镇镇府以低与市场价出租饲草地848亩,为牧民羊只安全过冬,减缓草原压力,维护草畜了平衡。二是绵羊站为皇城镇镇府免费提供水源区引流自来水并提供场所建设二级泵站,积极协助解决5000多民族兄弟的生活用水问题。三是无偿提供场所,建设皇城镇垃圾处理场,从根本上解决了皇城镇生活垃圾年理问题,为保护祁连山生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以心换心,增强民族认同感
为使民族团结思想扎根于职工心中,绵羊站立足宣传教育,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思想认识。一是把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列入全站培训计划,学习省市县等有关民族团结的政策法规。通过学习,增强全体职工开展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二是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当中,教育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各民族和他们的生活风俗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知道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历史宝库中的一块耀眼的瑰宝,它吸引着世界各方人士对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的喜爱。让干部职工熟悉民族习俗,尊重民族习惯。充分认识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三是努力营造共同生活氛围,使全站干部职工与各族同胞生活在一起、连片放牧在一起,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四是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当地的民族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使民族团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相互融合。省绵羊站在打造文化氛围中坚持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互贯穿,使中华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实现中华民族梦相互结合在一起。
编辑: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