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探索“草红1号红豆草+”生态修复治理新模式
2025年06月26日 甘肃三农在线
高敏 付萍 张榕 张亚楠
六月的甘南草原碧空如洗。在合作市佐盖曼玛镇的西尼滩草原上,补播种植第三年的草红1号红豆草、甘青歪头菜、草野1号野燕麦等本土草种即将迎来旺盛生长期。近年来,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不断开展草种应用研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坚守,这些优良草品种终于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自2017年起,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草种质资源创新与草种业团队以草红1号红豆草为主,持续开展人工草地建植及高寒退化草甸补播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高寒草甸黑土滩和退化草甸“草红1号红豆草+甘青歪头菜+草野1号野燕麦”植被恢复组合模式、工程区“草红1号红豆草单播”植被恢复模式和人工饲草地“草红1号红豆草与苜蓿、披碱草等混播”建植模式。
2025年,团队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同时,针对高寒草原生态修复播种组合、播种方式和不同退化区域,坚持“一地一策”的理念,为退化草原精准开具多元“生态处方”。一是协同共生模式,将草红1号红豆草与鹅观草(种质)、草尾1号猫尾草(种质)组合混播,达到豆科固氮与禾本科速生的协同效应,提升补播草种“扎根落户”的稳定性;二是“微创”补播,针对鼠害严重破坏的大面积黑土滩区域,采用耙地、穴播或撒播后覆土的方式,在保护周边原生植被的同时,有效实现黑土滩区域植被恢复;三是通过耙平土丘改善微地形--精准撒播草种--覆土镇压,使鼠丘秃斑区达到“修补缝合”效果;四是针对整体退化草原,实施无差别化大面积人工补播机免耕穴播。
2025年6月下旬,团队进一步完成了甘南州合作市西尼滩系统性修复治理,为下一步大面积开展高寒退化草甸、工程区植被修复及人工草地建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来源:陇草心语
编辑:王月英
上一篇:瓜州:开展草原返青监测 摸清草原生态“家底”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