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农田垃圾变废为宝 还乡村一片净土
为持续推进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抓好省级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项目,切实做好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及尾菜处理利用工作,近日,酒泉市农技中心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及尾菜处理利用技术指导服务活动。抓紧抓好冬季回收的关键期,找准问题症结、采取有效举措,确保今年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走进位于肃州区泉湖镇亿恒塑业有限责任公司,后院堆放着大量已回收农膜,随着轰鸣的机器声,一堆堆废旧农膜在此开始了一场奇妙的“变身”——工人们按照各自分工有序地忙碌着。废旧农膜经过机器清洗、打碎、风干热化、压缩、冷却等工序后,最终摇身一变成为再生塑料颗粒,实现变废为宝。企业主要负责人赵学斌正在加工区忙得热火朝天。“今年,按照每加工1吨废旧地膜补贴170元的标准,我们企业享受到了加工环节“以奖代补”政策,切实减轻了我们不少压力。你们看,这是刚刚加工生产出来的颗粒,还热乎乎的,这些颗粒将会被生产为农用地管和塑料制品。”看着刚生产出的颗粒,赵学斌脸上挂着满满的笑容。酒泉市农技中心技术人员通过实地查看,建议该企业改进或更换废旧地膜清洗设备,提高农膜加工效率,并指导肃州区要充分发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带头作用,在全区15个乡(镇)、122个行政村及农林场,按照不小于1:7(折纯)的兑换比例扎实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工作,由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以及回收站点等有序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工作。“以前农忙时,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丢弃的农膜,要么拿去烧了,要么拿去埋了,没想到现在这些随处可见的‘垃圾’都能换钱,还能保护乡村环境,废旧农膜的回收真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回收点等着兑换新膜的农户们纷纷说到。
针对尾菜处理利用工作,酒泉市农技中心指导各县市以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要途径,从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入手,坚持就近就地处理利用田间尾菜,大力示范推广尾菜直接还田、行间还田、堆肥和沤肥技术,通过生物发酵处理将尾菜转化为有机肥,实现培肥地力和节本增效。流通环节,以蔬菜仓储流通企业、批发市场尾菜污染治理为重点,依托有机肥厂、基质加工厂,积极开展尾菜集中处理利用试点。
在肃州区富农生物有机肥加工厂,今年企业投资100万元新建的酒泉市尾菜资源化利用中心,工人们正在安装尾菜处理大型设备,12月中旬这些机器将全面投入使用,各类尾菜通过机器进行粉碎,经过粉碎后的尾菜运往发酵池,和玉米秸秆、牛羊粪、菌渣等废弃物混合,经发酵加工,生产出有机肥。“我们新建这个尾菜资源化利用中心,每天可处理尾菜300吨,年处理量可达30000吨,全年可生产有机肥10万吨,用尾菜生产的有机肥施到菜地里,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生物活性,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蔬菜品质,推动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尾菜处理中心负责人赵安华介绍。
今年,酒泉市蔬菜种植面积42万亩,蔬菜产量196万吨,全市尾菜产生量63.5万吨,其中生产环节54.9万吨、流通环节8.5万吨,共处理利用尾菜29.9万吨,全市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了47.25%。
金塔县农技中心联合各乡镇政府采取“村集中、乡转运、企业包片回收”的方式开展废旧农膜回收,“以旧换新”成为激发群众捡拾废旧农膜积极性的“助推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发动农户集中捡拾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废旧农膜,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乡镇工作考核中,任务细化分解到村组回收点,确保对标对表落实到位。目前,金塔县源通再生塑料有限责任公司年回收加工废旧农膜750吨以上,主要用于生产塑料颗粒;新恒泰井盖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年回收加工废旧农膜1300吨以上,主要生产复合井盖、井筒,雨水篦子等。 “我们办这个厂子,就是想让回收来的废旧农膜有个真正的“去处”,实现变废为宝,每年收购废旧农膜也给我带来了不少收入。”新恒泰井盖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吕致国说。结合金塔县实际, 酒泉市农技中心建议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耕作制度,试验推广有利于农膜回收的覆膜方式,降低农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1mm的超薄地膜,鼓励农户使用高标准地膜,大力推广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双管齐下,从源头减少“白色污染”。
今年,酒泉市共完成废旧农膜回收14278.6吨,其中地膜8657.6吨(“以旧换新”回收5914吨)、棚膜5621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了80.8%。
编辑: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