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农技推广

庆阳市正宁县建立废旧农膜循环利用长效机制

2022年10月11日 甘肃三农在线 先永杰 高海刚

——“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征文参赛作品

废旧农膜的危害及回收利用现状

地膜覆盖技术是旱作农业的关键技术措施,因其显著的保温增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效等作用被广泛应用,随着农膜使用量的快速增长,废旧农膜对人们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扩大。随意丢弃的废旧地膜、残留在农田的农膜,不仅造成了视觉污染,影响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而且存在破坏土壤结构、牲畜误食引起疾病、焚烧处理引起二次污染等危害。

庆阳市正宁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目前,主要覆膜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烟草、蔬菜、药材等。全县现有耕地面积42.95万亩,2020年覆膜面积20.2万亩,农膜使用量1262吨,其中地膜使用量为1212吨,棚膜使用量为50吨。2020年回收废旧农膜1020吨,农膜回收率达到了80.8%。主要通过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及商贩自行捡拾的方式进行回收,农膜通过回收流向加工企业。企业经过生产加工,形成半成品再生颗粒,部分经深加工后形成水果中转筐、滴水管、凳子、垃圾箱等产品。自2017年开始,正宁县被列入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创建县。受益于每年大量财政资金的扶持,通过“以旧换新”、“以奖代补”等方式,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2017年至今,连续四年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一是回收网点数量不断增加,布局合理,群众交售兑换更加方便。全县现有高标准废旧农膜回收及“以旧换新”网点8家,清洁生产示范项目配套建设村级回收网点10家,覆盖了全县主要覆膜乡镇和区域。二是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现有专门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及相关产品加工的企业3家,经过多年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设备更新,生产线改扩建,全部具备年生产加工能力1000吨,全县废旧农膜加工产能充裕。经过近年来,上下齐心努力,“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环保意识淡薄。地膜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聚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这类物质在自然条件下分解周期很长,在微生物和有机溶剂的作用下分解也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但是农民对残膜危害农作物、土壤的直接感受不明显,难以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虽然对农膜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长远观念差,注重当年效益,忽视长远效益,部分农户农田残膜来不及人工捡拾就被翻入耕层。特别是采用收割机收获玉米的田块,在机械收获前废旧地膜未能及时清理,地膜残留尤为显著。对于距离回收网点距离较远的,宁愿焚烧、填埋,也不愿交售到回收网点。另外,部分乡镇政府部门未能有效履行职责,发挥好其便于开展基层工作的优势,对辖区内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组织、宣传和监督管理不到位。村民委员会未能组织、督促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捡拾废旧农膜。

废旧农膜捡拾回收环节劳动强度大、费时、效益低。首先,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前往城市工作或务工,农村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多为老人和妇女。农膜中掺杂着泥土、石块、杂草等,捡拾回收费时、费力,装卸、拉运难度大,且回收价格低,回收残膜付出的劳动成本不能获取等值的报酬,严重影响了群众捡拾交售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废膜加工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愿前往回收网点拉运,废旧农膜回收网点需要自行拉运交售。回收网点距离加工企业多在几十公里之外,网点运输设备小,多为农用三轮车,无装载机设备,拉运需要几十回,每方交售价格仅60元,扣除运输费用、装卸费用等,回收网点基本无盈利甚至亏损。只能依靠“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回收网点参与回收,但由于中央、省级下拨专项资金存在被整合、滞留等现象,奖补资金不能及时兑付,制约了回收网点的回收积极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虽然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低,成为制约群众、回收网点、流动商贩等主体参与回收的主要因素。

环保监管严、市场价格波动大、加工企业利润微薄。随着环保督查力度的持续加大,企业在污水、废气处理方面投入也不断增加,环保不达标时,环保罚金让企业不堪重负。同时受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塑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也在不断下降,特别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原油价格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再生颗粒产品价格较往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在50%以上,企业库存积压严重,产品滞销,而企业电费、水费、人工费、装卸等加工成本并未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重考验。

防治废旧农膜污染的对策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既是一项复杂工程,又是一项民生工程, 必须久久为功、长抓不懈,针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捡拾、回收、加工、行政推动等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推进废旧农膜污染治理,探索建立废旧农膜循环利用长效机制。

全面实施行政推动机制。防治废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人抓促落实,乡镇政府要在各村确定1-2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治理管理员,监督指导农户自主捡拾、交售、兑换;农业农村局要固定专人巡回检查、跟踪督查、协调指导,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构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工作格局。二是严格责任落实。各乡镇要落实废旧农膜治理属地管理责任,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积极推动以旧换新措施落实,回收率低于年度辖区地膜使用量80%的乡镇,单项考核定为不合格;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因废旧农膜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处罚。三是加强专项治理。每年3月、10月为全县废旧农膜集中治理月,结合落实以旧换新制度,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要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和治理活动,以集中治理营造保护农业环境的良好氛围,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长效化、规范化。

大力推行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机制。充分利用中央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通过招标采购符合国家或省级标准的高标准地膜,由指定的回收网点组织实施兑换,农业生态环保部门进行监管,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给予支持配合。按照“踏实废膜一标准筐(110-120kg)兑换一卷地膜(10kg)”的标准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工作,指导回收网点建立农膜回收台账和“以旧换新”流水账,确保相关凭证可查、可验、可追溯。以此,提高农户自觉捡拾,清理农田残膜的积极性,促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

加大扶持力度,对废旧农膜回收和加工环节实施“以奖代补”。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进行“以奖代补”,通过稳定回收价格,扩大回收范围,消除回收网点,提高废膜回收率。根据企业年生产加工量,按照有关标准实施“以奖代补”,并对奖补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将中央、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及时足额下拨到位,从而保证及时兑付奖补资金,提高回收加工企业积极性,激发企业生产经营活力。同时,为了鼓励回收网点积极参与回收工作,对各回收网点按照年度回收交售量、运输距离、运输次数、新膜兑换使用率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给予一定资金奖补。

持续强化农田地膜残留监测评价。摸清农田地膜残留情况是推进农膜回收的重要前提,要持续做好农田残留量监测工作。对全县范围覆盖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覆膜年限的20个监测点位,开展长期连续稳定的监测,掌握农田地膜残留状况和变化趋势。每年9—10月进行样品采集,每个采样点位每次取5个样方,对样品进行处理后,准确记录监测结果、覆膜方式、回收方式及覆膜年限等信息,为加强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源头的控制。为加强对废旧农膜的控制,减少田间的白色污染,应加强对其源头的控制。一方面,政府颁布相关的规章制度《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中详细的对生产厂家和薄膜的制作工艺有明确的要求,减少生产超薄地膜,严禁生产在0.01毫米以下的覆盖薄膜,同时禁止销售和使用该种塑料薄膜。市场的监督部门应提高执法力度,严格检查市场中售卖的薄膜的厚度是否符合标准,在发现不合格薄膜时,应进行严肃处理,并对生产厂家进行追溯和惩罚,坚决抵制薄膜进店、下田等情况。另一方面,相关的研究机构应加强对覆盖地膜的研究,开发新型的农用覆盖薄膜,使其具有较强的自动降解功能,对环境不产生破坏和不良影响。同时,应鼓励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使用厚度较大的薄膜,引导其进行多次反复使用薄膜,提高薄膜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