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2023年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工作要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县优势特色产业重点任务,研究提出了《正宁县2023年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工作要点》,主要是加快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主推病虫害绿色防控、连作障碍治理、间作套种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加速道地陇药全程标准化生产。
一、强化集成示范
创建一批优质生态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区,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可操作、易推广、能复制的集成技术,建立中药材生态栽培标准、模式和体系,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提升中药材质量,引导中药材产业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着重开展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涵盖病虫害绿色防控、专用配方肥、连作障碍治理、间作套种、机械化生产和采挖等试验示范。
在中药材种植面积比较集中的宫河镇、周家镇建设道地及大宗药材良种生产基地200亩,建设道地及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500亩。
二、加强培训指导
突出关键农时、关键环节,落实关键措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一是提高技术推广本领,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落地生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等方式,学习新技术、增强新本领。积极组织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生产实体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用典型样板引路,学习成功经验,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二是提升技术推广信息化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和指导方式,组织技术人员以微信服务群、短视频平台等方式,及时将先进技术、新优模式、发展动态、价格走势和极端天气等信传送到千家万户。
三、技术要点
(一)生态种植模式
基于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性,示范推广中药材间作套种、轮作栽培等系列生态种植模式,逐步构建中药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栽培方式,促进中药材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间作套种。根据中药材生长特性、区域气候、土壤、耕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农作物或中药材进行组合,主要包括药粮、药蔬等间作生态种植技术。如"玉米—柴胡"间作套种模式、"药用牡丹—朝天椒"间作套种模式等。
轮作栽培。改变中药材传统栽培方式,由一茬变多茬,由连作变轮作,有效缓解中药材连作障碍。选用适合作物和中药材合理轮作,主要包括玉米一中药材轮作、小麦一中药材轮作等种植模式。通过采用茬口选择、适时移载、麦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消除次生潜育化、减少病虫草害、减少土壤中有毒物质积累,消减中药材轮作障碍。
(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结合秸秆覆盖等技术,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农业综合防控技术。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采用间作套等生态种植模式,有效阻隔中药材病虫害的互相接触和传染,增加天敌的种类及丰富度,使病虫害总体为害水平显著降低。同时采取选用抗病虫品种、繁育无病虫壮苗、有机肥充分腐熟、植株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害植株、注意排水降湿、科学水肥管理等指施,达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采用秸秆覆盖防草技术,通过小麦、玉米等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湿度,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物理防控应用技术。使用粘虫板实现对蚜虫等害虫的有效防控;放置太阳频振式杀虫灯等设备,有效防治桃小食心虫等害虫;铺设捕鼠夹、诱饵陷阱等防治鼠害;用生石灰对绿霉进行防治。
生物防控应用技术。利用放线菌、木霉菌等拮抗微生物防治中药材植物病原菌。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选择专用类型的性诱剂,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
(三)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针对化肥长期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选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用"有机肥+化肥"技术模式,在中药材种植前期,采用沟施或者穴施的方法施足基肥,适度翻耕,将肥料与土充分混匀。基肥施肥类型主要包括有机肥、土壤改良剂、中微肥和复合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土壤检测和作物生长需肥规律为基础,把控施肥时期、肥料种类、施肥比例、施肥量等环节,解决作物生长需肥和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化肥施用量。
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腐烂后形成腐殖质,以草养田,提高土壤肥力,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和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改良后的土壤更加适合中药材生长。
水肥一体化技术。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选择液态或者可溶性好的固态肥料,与灌溉水混合,搅拌成液肥,有效解决肥效发挥慢的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重视防灾减灾
要高度重视中药材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准确掌握天气变化信息,加强对霜冻、冰雹、干旱、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预防监测,提早做好抗灾救灾物资储备,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落实。
编辑:韩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