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废旧农膜“重塑新身”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多年来,以保墒、增温、增产为显著特点的农用地膜,在玉门市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上发挥了显著作用。伴随着农用地膜的大面积推广,地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玉门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工作,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近年来,玉门市坚持以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科技集成创新,推动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玉门市主要以旱作农业为主,年覆膜面积40.5万亩左右,年覆膜总量达2400多吨。但在农业生产中重使用、轻回收,土壤地膜残留和人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现状,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制定印发了《玉门市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玉门市2023年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集中回收和网点建设相结合,全市已建成市级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2家,乡镇废旧农膜回收站14个,形成“市有回收企业、乡镇有回收站点”的工作格局。通过采取废旧农膜“以旧换新”“交旧领新”和“以膜易物”等方式,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捡拾废旧农膜的积极性,做到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
玉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大力倡导“农膜增产增收、残膜回收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回收点前移,依托已设立的废旧农膜回收点,采取定点回收、流动回收、上门回收相结合的方法,使群众走进田间就能捡拾、走出地头就能出售,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拾捡残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废旧农膜资源化回收利用率。各乡镇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将废旧农膜统一回收、经过简单处理后,交至玉门市鑫旺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统一清洗、粉碎、熔炼、挤压、冷却、切割等工序,制作成塑料再生颗粒,实现了农膜“变废为宝”。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