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农技推广

“粪肥共生”武都区种养循环“走”出双赢致富路

2024年05月28日 甘肃三农在线 许丽

DSC03272.JPG

时下,陇南白龙江畔一派郁郁葱葱。武都区冬播马铃薯的开挖上市让当地农民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个个喜上眉梢。拳头大的马铃薯在挥动的锄头下“跃”土而出,圆润金黄,甚是喜人。

2021年起武都区依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持续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带动域内畜禽粪污就近还田,推动化肥减量,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使农业生产蕴含着大能量,带来了大收益,阶段性成效显著

C0748T01.JPG

养殖业“联结”种植业 化肥用量减少931

据了解,2023年,随着武都区养殖场增加、规模增大,特别是肉兔产量已突破250万只、肉牛突破0.3万头、生猪突破5万头,肉兔龙头企业1家,肉兔养殖示范点23家,粪污资源量也不断加大。为此,武都区以消解种养面源污染,构建绿色种养循环防线作为重点工作,在总结前两年的实施经验后,通过“一边为养殖场收集粪污,一边为种植基地提供肥料 ”的循环种养模式,将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所产生的粪污,通过种植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收集利用“变废为宝”。种植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生产的产品、秸秆、废菜和其他附属物又被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回收用作饲料,周而复始地形成了种养循环结合机制,养殖业与种植业联结实现共赢。

C1658T01.JPG

项目实施期间,武都区紧紧围绕“3+6”山地产业农业体系建设,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按照粪肥还田技术要点,围绕“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集中还田”“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或统一腐熟+各自还田”两种粪肥还田模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武都区农技中心主任王高世介绍:“探索了三年,我区规模养殖场都实现了绿色种养循环,令养殖户头疼的畜禽粪污获得了有效利用,保护了土壤、提升了地力的同时,规模种植户的节本效果明显。三年全区畜禽粪污消纳总量达192万吨,化肥用量减少了931吨,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平均达到90%,作物产量平均增加了11.8%,节本增效34250万元。”

C0702T01.JPG

  “土专家”连同服务主体带动全区增施有机肥105.8万亩

“挖马铃薯的时候要注意,从边上开始挖,不要从根部挖,会挖着根下的马铃薯,尽量不要弄伤马铃薯外皮……”近日,见到基层特聘农技员杨亮亮时,他正在地里指导农民采收马铃薯。随着冬种作物的相继成熟,武都区的“土专家”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每天都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收获时的技术指导,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赋能”。 

C0747T01.JPG

“我从小就跟着父亲扎在田地里,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试点项目实施以来,我全程参与各项服务的开展。从最初的选地、施肥、种植到后来的田间管护再到最后作物成熟后的测产,我都全部参与,就想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杨亮亮说。

建立多元培养人才机制,识好、育好、用好农村实用人才,发掘和培育本土特色浓厚的“土专家”,是武都区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过程中的一大亮点。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原则,以大批未就业大中专学生、基层实用人才、种植能手、农村土专家、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为重点,结合农村撂荒地整治、乡村振兴中对农业产业大部分项目资金倾斜支持的大好机遇,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有技术和对农业有情怀的乡村农业干部队伍及农民技术员,为项目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基础。

DSC03408.JPG

除此以外,该区还选择将发力点放在服务主体的培育上,结合“六有”标准、服务能力、社会责任担当等内容,不断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搭建种养循环的“桥梁”。三年来,共带动全区增施有机肥105.8万亩,带动社会资本1130万元。

DSC03395.JPG

王金龙是陇南市龙盛武椒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连日来,他也穿梭在地头间,组织村民往花椒园里运送粪肥。作为武都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服务组织之一,他们整合区域内各养殖场、养殖个体户的原始粪污,堆沤腐熟后,以雇佣周边在家的困难群众集中还田和发动群众自主还田的方式,四年来在全镇北峪河两岸、六大片区按照每亩1000公斤粪肥的标准累计还田35个村,还田面积15000余亩,既实现了群众增收,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我们依托项目,吸纳当地困难群众,通过传统背篓背的方式开展粪肥还田,有效解决了之前畜禽粪污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难题,减少化肥施用量,提升耕地质量,增加花椒的产量,提高产品品质,最终实现民生和生态的双赢。”王金龙说。

树立“百千万”绿色种养示范样板 打造地域“金名片”

DSC03160.JPG

开门见绿,山水相融的武都资源富集。走出花椒园进入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油橄榄树上,嫩芽越发壮硕,碧绿的叶子修长而宽厚,洁白的油橄榄花摇曳在风中,果农抢抓农时浇水、施肥,再过几个月,圆润饱满的橄榄果将挂满枝头,迎来一片丰收的场景。

微信截图_20240528155708.png

因与地中海沿岸油橄榄主产国西班牙、意大利在同一纬度,武都成为中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之一,有“中国油橄榄之乡”的美誉。试点以来,根据区域优势,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目标,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地建立了花椒粪肥还田北域河流域示范带1个(万亩基地3个),在池坝乡、马营镇、鱼龙镇累计建立了生物有机肥整乡推进大示范区3个;在汉王镇罗寨村、两水镇段河坝、青陇现代农业示范园累计建立了冬播马铃薯粪肥还田百亩核心示范区共9个,累计建立了花椒粪肥还田千亩核心示范区3个,累计建立了油橄榄粪肥还田千亩核心示范区3个;在坪垭乡坪垭村、黄坪乡黄坪村、鱼龙镇峃沟村、安化镇驮子村、汉王镇村、玉皇乡村、琵琶镇等20个村建立了粪肥还田整村推进示范点31个。三年累计建立核心示范区57个、完成任务31.27万亩,其中粪肥还田27.03万亩,促进示范带动。

微信截图_20240528155814.png

“今年是我们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第四年。基地的油橄榄果树通过粪肥还田,在改良土壤方面已有了成效,同时,减少种植户成本,使他们的收入逐年增加,橄榄油的品质也有所提升,为全力打造“甘味”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巩固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武都区罗寨佳诚油橄榄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倩说。

此外,武都区还在坪垭、石门等26个乡镇2个街道办,重点突出高寒阴湿区粮药生产示范片、半山干旱区“椒粮套种”特色片、川坝河谷区“粮菜经多季”高产高效区,全力打造地域“金名片”。通过树立示范样板,提高科技水平,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全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