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综合治理让盐碱耕地绿起来 碱滩变粮田
——2024年全省土肥水技术培训活动现场观摩侧记
夏日渐盛,万物欣荣。金塔县各乡镇的田地里鸟叫虫鸣,风景如画。谁能想到,如今这片绿油油的底色下曾经是斑白的盐碱耕地。
金塔县属典型的荒漠干旱气候区,盐碱地众多,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近年来,该县在探索盐碱地治理技术和路径上持续深耕,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入驻盐碱地村落,改良试验,对症下药,昔日的“不毛之地”有了巨大变化。
7月4日,甘肃三农在线拍摄组跟随2024年全省土肥水技术培训活动观摩代表一同走进金塔县中东镇、东坝镇等四个乡镇的盐碱耕地综合治理核心示范区(点)看到,小麦、玉米、生菜、高粱、蓖麻、西瓜、甜瓜等多种蔬果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曾经贫瘠的盐碱耕地已然变成肥沃的“丰收田”。
金塔县委副书记王晋涛介绍,金塔县现有盐碱耕地5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1.9%。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涉及8个乡镇、10个村,综合治理面积1万亩。近年来,全县探索总结出了“三同六法三变三保障”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模式,坚持政农企“三力”同发;采取铺设排盐暗管、开挖疏通排阴沟排盐;施用盐碱改良剂、酸性肥降盐;增施有机肥、推广地膜覆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把重度盐碱耕地变成增收田,中度盐碱耕地变成吨粮田,轻度盐碱耕地变成高效田。
轻度盐碱耕地成高效田 粮食增产率达5%以上
中东镇上三分村是该县轻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核心示范区,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浅埋滴灌的小麦籽粒饱满,光泽透明;数月前,被播种下的经作蓖麻2号种子,在经历了风吹雨打后,也即将“长大成熟”。
“蓖麻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不仅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后,也能从蓖麻种子中提取油脂用于工业生产,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蓖麻的种植还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地下水质,从而为生态环境带来正面影响。”金塔县农技中心主任朱晓涛对前来观摩的代表们介绍说。
据了解,上三分村地势低,属于讨赖河鸳鸯灌区,低洼处形成盐碱地,以前土壤耕层PH值高达10以上,造成土壤板结,种的庄稼不出苗、出苗后易倒伏。如今在1000亩的示范田里,综合应用“滴灌控盐+盐碱地改良剂+酸性肥料+微生物菌剂”技术模式,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浅埋滴灌小麦190亩、玉米135亩、加工番茄150亩、辣椒210亩、制种30亩、西瓜及其它作物等288亩。通过盐碱地改良,土壤PH值下降到8.4,全盐含量有所下降。
同时,上三分村还开展了微生物菌剂、土壤修复菌剂、生物有机肥、蓖麻新品种引进筛选等试验示范研究13项(次),引进甘肃谷丰源、大禹节水等五家企业,在小麦、玉米、番茄上开展盐碱耕地改良技术创新与社会化服务合作成果展示15项(次)。
“通过盐碱地改良,土壤PH值下降到8.4,有效减轻土壤盐碱化危害,耕地土壤全盐含量有所降低,粮食增产率达到5%以上,把轻度盐碱耕地变成高效田,农民土地流转价格或收益亩均增长100元以上。”朱晓涛说。
从产品到技术 全方位转变盐碱区域生产方式
在探索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工作中,金塔县依托绿肥种植、高效节水、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成熟先进技术,转变盐碱区域农业生产方式,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盐碱耕地农业开发利用之路。
古城乡上东沟村是金塔县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及高效节水示范点。近两年,该村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耕地综合治理的政策机遇,按照“高标准建农田、分区域治盐碱”的思路,紧抓“小地变大地、水肥一体化、盐碱治理提升地力”三个重点,平整土地7452亩,架设管道6250亩,配套建设蓄水池5个,优化田间道6公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流转土地1320亩,采取“土壤调理剂+滴灌控盐+增施有机肥+酸性肥料”的综合治理模式改良中度盐碱耕地1000亩,全村真正实现了“集碎为整、规模种植、集约经营”的发展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我乡以打造高效节水农业为目标,依托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探索盐碱耕地治理、高效节水、集约化经营、土地托管等现代化高效经营模式,采取高效制种——夏粮秋草两年三茬轮作栽培,全力推动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古城乡乡长连立新现场介绍说。
据了解,上沟村将高效制种和夏粮秋草种植相结合,按照“六个统一”标准(即: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药肥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盐碱治理)要求,种植垄膜沟灌杂交西瓜、甜瓜、西葫芦制种360亩,浅埋滴灌小麦及夏粮作物830亩,高效节水面积达850亩,并综合应用“土壤消毒、亲本检疫、套帽授粉、垄膜栽培、物理诱杀、果面杀菌、强化产检”等绿色植保技术,全面落实健康种子生产技术标准。待小麦秋收后积极开展二茬复种,通过种植秋菜和饲草复种增加农户收入,实现土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推动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观摩团一行到东坝镇小河口村的中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核心示范区,现场了解技术攻关、示范推广等情况,代表们通过田间地头的实地观摩,与多家科技生物公司现场交流,明显感受到了金塔县在盐碱耕地综合治理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我们这个集成技术托管方案中选择的投入品组合,通过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渗透性,在作物根区快速形成较大的淡盐区,降低盐碱对根系的危害,明显缓解盐碱地作物播种后不出苗、苗不齐、死苗、生长缓慢、长势弱等情况,并能显著提高土壤、肥料、灌溉水中的钙、镁、锌和磷酸根等难溶养分的溶解度,提高磷和其他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具有活化土壤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特殊作用。”现场,甘肃谷丰源农工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谷科强介绍说。
为更好地推动盐碱地科技成果推广落地,金塔县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增强科技支撑,注重成果转化,推动盐碱地农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
金塔县农技中心土肥股股长雒兴刚介绍:“我们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土肥所等5家科研院所及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力合作,综合应用‘滴灌控盐+盐碱地改良剂+酸性肥料+微生物菌剂’技术模式,开展中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面积1050亩,种植浅埋滴灌小麦300亩、加工番茄700亩、玉米、蓖麻等50亩。建立中度盐碱地核心试验示范区80亩,分类开展土壤修复菌剂、土壤调理剂、蓖麻等耐盐碱作物、河沙等覆盖压盐等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15项(次),共同试验示范新技术8项、引进盐碱治理新产品20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种5个、酸性肥料新品种36个,盐碱地改良技术托管服务企业开展成果展示5项。”
通过项目实施,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养分含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土壤团粒结构更加疏松,有利于作物生长,把中度盐碱耕地变成吨粮田,农民土地流转价格或收益亩均增长200元。
依托自然优势 打造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
金塔县通过多年对盐碱耕地的综合治理,如今种出的菜是绿的,瓜是甜的。
走进金塔镇沙漠生态农业园,一栋栋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村民刘兴明的温室里,肥硕的茎干上挂满了胖嘟嘟的西葫芦。
“西葫芦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成熟之后每天可采摘一次。这批成熟的西葫芦口感好、产量大,现在上市价格也不错。”说起今年的种植,刘兴明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沙漠多、日照足、温差大、无污染,在种植蔬菜瓜果方面,营泉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靠沙吃沙,向沙漠要效益。近年来,营泉村利用广袤的沙漠资源和优越的光热资源,在沙漠腹地建成了沙漠生态农业园,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400座,配套建设5000吨冷链仓库和农产品分选包装车间等,着力打造集产、学、研、旅一体化的综合性示范园区。
高标准、绿色化的管理经营方式让这个园区科技感十足。每座大棚都集成应用了自动卷帘、自动放风、水肥一体化、压力补偿式滴灌、智能喷粉机、智能化数据平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了生产的优质、高效、安全和可控。
金塔镇党委书记张虎介绍,2024年,营泉村借助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实施,采取“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盐碱改良调理剂+含腐殖酸等酸性肥料”的综合治理技术模式,治理轻度盐碱耕地500亩,种植垄膜沟灌高效西瓜、甜瓜制种85亩,花卉制种32亩,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205亩,其他经济作物178亩。在园区内开展品种选育、番茄基质栽培、西瓜节水沙培、鱼菜共生循环及水肥一体化智控等技术研究和集成转化,实现光、热、水、肥、土壤、农业废弃物等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推动园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编辑:翟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