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助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玉门市坚持把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抓手,按照“强化源头防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行政监管推动、技术支撑保障、法规引领规范”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据统计,2024年共组织回收废旧农膜3329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38%,加工利用废旧农膜2848吨,资源化利用率达85.55%。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印发《玉门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玉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狠抓各项措施和规定的落实。依托省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回收企业补贴制度,有效提升了农户捡拾回收废旧农膜积极性。制定印发了《玉门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与加工企业签订了包片回收协议,形成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有人管、有人抓的工作机制。
推广应用加厚地膜。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应用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按照“农户自行购买部分地膜+财政购买地膜补助”的方式进行补助,具体按照“购2补1”的方式进行,提高了农民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积极性,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目前,
建立健全回收体系。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公众参与、综合利用”的原则,全市共培育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3家,回收网点12个,健全了涵盖捡拾、回收、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近三年,回收率持续稳定在80%以上。
及时开展督导检查。紧盯春秋覆膜关键时期,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进地膜监管“百日攻坚”行动,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形式,以农膜经销门店、加厚高强度地膜覆膜乡镇、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以及地膜生产企业为重点,共检查农资销售门店16家,地膜生产企业1家,用膜大户及经营主体15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企业及相关乡镇进行了反馈,并督促立行立改,不断提升全市农膜全链条监管整体水平。
广泛开展宣传引导。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引导群众、经营主体等社会力量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地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自觉参与农膜回收的主动性。2024年,共开展各类培训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700多份,培训农户1300多人(次),出动视频宣传车10次。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