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农技推广

甘州“粪”斗记:种养循环绘就农业绿色新图景

2025年03月26日 甘肃三农在线 郑海燕

微信图片_20250321090217.jpg

春日的甘州大地,暖阳洒在广袤的田野上,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2025年,甘州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成为这片土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2月27日,甘州区2025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正式启动,拉开了10万亩粪肥还田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粪肥还田7.5万亩。

田间现场奏响绿色旋律

在大满镇大沟村的农田里,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7辆撒粪车和2辆自卸翻斗车和一台装载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粪肥喷洒作业,撒肥车来回穿梭,将粪肥均匀地播撒在土地上。

C5496T01.JPG

这些优质粪肥,来自甘肃前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走进公司的堆肥区,只见一堆堆牛粪整齐排列,正在慢慢地发酵。公司负责人孟玲本介绍说:“我们从2024年就储备了牛粪8万余吨,2025年粪肥还田项目从2024年12月27日开始,截至目前已完成粪肥还田2.8万亩,预计在本月底就能全面完成2025年的还田任务。”

C5530T01.JPG

而在朱家庄村,同样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四辆粪污喷洒车穿梭在3000亩的耕地上,进行着粪肥喷洒作业。经过发酵处理的粪肥,不仅能给土地增加水分、肥力,还能改善土壤,预防土地板结。“以前总发愁养殖场的粪污没处处理,现在好了,这些粪污变成了宝贝,还田后不仅能增加土壤肥力,还能改善土壤结构,预防土地板结,对庄稼生长太有好处了!”一位农户兴奋地说道。

创新模式打造绿色链条

C5492T01.JPG

甘州区积极探索创新,主要推广“粪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处理+种植基地”“粪污尾菜工厂化处理还田+种植基地”等模式。以“粪污尾菜工厂化处理还田+种植基地”模式为例,粪肥生产企业与规模养殖场、蔬菜种植合作社紧密合作,养殖场的粪污和种植合作社的尾菜都由企业收集处理。

C7845T01.JPG

甘州区农技中心副主任魏建龙介绍说:“企业通过固液分离、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等一系列工艺,将废弃物转化为粪肥,再施用到土地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

成效显著收获绿色硕果

连续5年,甘州区共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47万亩以上,亩均施用粪肥1300公斤。至目前,全区8家服务组织已储备粪肥15万吨,购置撒肥车24辆。据了解,大满镇新庙村、朱家庄村等5个村近1万亩耕地进行粪肥还田项目作业后,作物亩平均预计增产20公斤、增收100元;亩均化肥用量预计减少5公斤,真正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农产品品质也得到显著提升。

IMG_0715.jpg

甘州区农技中心副主任师伟杰表示:通过项目的实施转变了农户的传统施肥习惯,树立了科学施肥和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生产理念,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提高农业种养加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

甘州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粪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实现了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为甘州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C7844T01.JPG

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技中心主任王立俊表示:下一步,甘州区将持续关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进展,加强服务保障,确保100%完成粪肥就地就近还田目标。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