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废旧地膜再回收 “以旧换新”促双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利用水平,近期,区农业农村局及区农村能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积极行动,持续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培训及废旧农膜回收“以旧换新”活动,成效显著。
多场次培训,提升科学认知
自2月起,武都区抓住春耕关键农时,组织技术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农膜使用回收技术培训会。
培训对象覆盖种植大户、农膜销售商、回收点负责人、基层农技人员等,累计培训人数达2200余人次。培训会上,技术工作人员从多个方面进行讲解。介绍《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强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地膜的重要性;详细说明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政策细节,包括残膜回收补助标准等;指导群众根据不同农膜特性、适用作物和种植条件,选择合适农膜,并传授科学覆膜、适时揭膜技巧,以提高农膜使用回收效率,减少土壤污染。现场还发放了各类宣传资料,进一步强化宣传效果。
推广高强度地膜,源头防控“白色污染”
推广工作方面,陇南市武都区重点聚焦加厚高强度地膜的普及。在重点覆膜区域,联合农业农村相关部门,针对玉米、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主要覆膜农作物,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覆盖面积达23万亩。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展示加厚高强度地膜相较于普通地膜的优势,如保水保肥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韧性更强,不易破损,在田间使用周期更长,减少了频繁更换地膜的人工成本。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向农户说明,加厚高强度地膜厚度在0.015毫米以上,收获季更易回收,极大降低了残膜遗留土壤的概率,从源头上减轻农田“白色污染”隐患。
为鼓励农户使用,武都区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对购买加厚高强度地膜的农户给予一定资金补助,降低农户使用成本。并积极与农资供应商沟通协调,保障加厚高强度地膜的稳定供应,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以旧换新”,激发群众积极性
同时,武都区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 “以旧换新” 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村民们纷纷肩扛车推,将废旧地膜运往回收点,充分调动了农户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此外,武都区将废旧地膜回收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深入田间地头、沟渠河道等区域捡拾废旧农膜,再到收购点按比例兑换新地膜,鼓励群众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
多措并举,开展回收利用
为实现废旧农膜的高效回收利用,武都区还多管齐下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一方面,合理规划布局回收网点,在各乡镇、村社增设固定回收点,并设立流动回收车,确保农户交售废旧农膜便捷高效。另一方面,与加工企业紧密协作,建立稳定的回收渠道,保证回收的废旧农膜能够及时转运、加工处理。此外,对积极参与废旧农膜回收的农户、回收点及加工企业给予适当奖励,进一步激发各方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变废为宝,构建长效机制
为构建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废旧农膜回收后,通过加工企业实现 “华丽变身”。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培训会及废旧农膜回收“以旧换新”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群众对地膜使用、残膜危害的认知,提升了科学覆膜水平,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武都区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探索更有效的地膜治理模式,为推进全区农业绿色可循环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让农田更绿,乡村更美。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