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农技推广助力大豆丰产 田间地头奏响增收“序曲”
金秋十月,陇南康县大南峪镇花庙村的现代农业科技试验基地里,连片的大豆田泛起金黄的涟漪,饱满的豆荚把豆秆压得微微低垂,风一吹便发出“沙沙”的碰撞声,伸手一捏,荚壳里的籽粒紧实饱满,透着沉甸甸的丰收气息。不远处,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碌着,一捆捆收割好的大豆整齐地码放在田间晾晒,豆粒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这正是康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结出的硕果。
这片500亩的试验基地,是康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展示窗”。农技人员正蹲在大豆试验区块里,手持白色样方框仔细统计豆荚数量,指尖掠过密匝匝的豆荚时,还会偶尔停下剥开荚壳查看籽粒长势。“郑1307 密度:3.5万株/亩”的标识牌矗立在旁,清晰标注着优良品种与科学种植密度的“丰产密码”。
“我们引进了24个大豆新品种,设置了从每亩2万株到4.5万株的6个密度梯度,就是要找出最适合康县山地的‘黄金组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培亮随手从植株上摘下一串豆荚,指尖轻捻便露出圆润的籽粒,“你看这‘陕豆125’,抗病性强、结荚密,今年长势不错,预计亩产能比普通品种提升不少。”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引进优良大豆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在康县的山地间打造出了高产示范田。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手把手地向农户传授种植技巧,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全程跟踪指导。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耐心的服务,让农户们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也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如今漫步康县乡村,丰收的大豆铺展成金色画卷,更动人的是农技推广带来的深层变化:农户们攥着科学种植的“金钥匙”,种植信心越来越足;高产示范田的“样板效应”,让增收路子越走越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正以实打实的成效,为康县农业发展注入动能,在秋意渐浓的田间地头,奏响一曲嘹亮的增收“序曲”。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