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田间“循环绿”:薯香果甜菜鲜绘就丰收图

在庄浪县的田间棚舍里,粪肥还田的“生态密码”正转化为沉甸甸的收获——马铃薯滚圆饱满、苹果红透枝头、蔬菜鲜脆清甜,一场由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掀起的丰收潮,正浸润着这片梯田沃野。
大棚里的“金疙瘩”:粪肥养出“抗病薯”

粪肥还田的“养分魔法”,让庄浪的“薯名片”越擦越亮。水洛镇的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147个大棚在晴日下泛着银辉。走进原原种温棚,满眼是沁人的绿。细密的藤蔓间,缀满了一颗颗小巧圆润的马铃薯。

基地经理王文元蹲在田垄边,指尖搓着刚挖出来的庄薯3号:“这是咱们种出来的原种,前期施足了腐熟粪肥,苗长得壮,抗病性强,你看这薯块,个头匀实,皮色发亮!测产1亩4.2吨,比往年产量高不少!”

前几日的雨让机器陷了泥,这几天农户们正抢抓晴好“拾洋芋”。机器轰鸣声中,收获机碾过黑褐色的土层,圆滚滚的马铃薯翻涌而出,裹着湿润的泥土滚落在地。50岁的李爱桃攥着编织袋,弯腰捡起滚落在泥里的薯块:“今天来了16个人,全是镇上的村民,机收完我们就捡,一袋子装30公斤,一天能挣100元,家门口挣钱就是方便!”
果园里的“红玛瑙”:农家肥甜透果香味

水洛镇二李村的苹果园里,李海朋踮脚摘下一颗红富士,擦了擦便咬了下去,脆响里裹着蜜甜:“上了农家肥,果味就是不一样,比化肥种的甜上好几度!”他家20亩果园全用粪肥滋养,今年的苹果个头匀、着色艳,刚挂枝就被客商盯上了。

朱店镇杨湾村董知太家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堆成了小山,农户们正忙着分拣、装筐,满是丰收的热闹劲儿。雪原苹果公司的收购车正停在路口,车上已装满了一筐筐苹果。“去年苹果卖3块多1斤,今年用了粪肥,品相口感都拔尖,雪原公司按5块5收,今天就拉走二三十万斤!”董知太往筐里捡苹果的手没停,笑意从眼角漫到嘴角。


而在雪原公司的包装车间里,分拣线正飞速运转:刚清洗过的苹果裹着水珠,经工人分拣、装箱,即将发往全国各地。车间墙上“生态梯田 有机苹果”的标语,正是庄浪苹果“甜出圈”的生动注脚。
温室里的“小时候味”:粪肥种出“放心菜”


良邑镇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大棚内,小西红柿挂着青红相间的果串,草莓顶着白色的花,黄瓜带着细密的绒毛,一派生机盎然。技术员潘景堂摘下一根黄瓜擦了擦就咬:“不用农药,只施粪肥,抗病性好不说,味道浓得很,就是小时候吃的那个味儿!”

良邑镇副书记柳渊站在大棚入口,望着连片的温室感慨:“一期2个玻璃棚、15个日光棚,种着草莓、辣椒、西红柿、黄瓜,粪肥一施,长势和品质都翻了番。现在搞农旅融合,10月到次年‘五一’假期都有游客来采摘,人气旺得很!这‘循环农业’,真是种出了生态和效益双丰收!”


据悉,庄浪县2025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鼓励粪肥还田向大田粮食作物倾斜,在全县18个乡镇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面积10.001万亩,主要在马铃薯、蔬菜、玉米、苹果上实施。

从薯田到果园,从大棚到车间,庄浪县10万余亩农田里,粪肥还田的“循环经”正织就一幅生态与丰收共生的图景。正如县农技中心主任李国斌所说:“粪污变粪肥,种养两相宜,既让土地‘肥’起来,也让农户的腰包‘鼓’起来——这就是绿色循环农业的底气!”

编辑:谢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