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铺金!庄浪县马铃薯科技试验基地迎来丰产丰收
秋阳破开连日阴雨的雾霭,漫过庄浪县水洛镇李碾村的温室棚顶时,金色的光缕正裹着泥土的潮气,与刚出土的马铃薯撞了个满怀——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标杆现代农业科技试验基地里,轰鸣的农机履带碾过湿润的田垄,翻涌的薯块裹着新泥滚落成线,那圆实饱满的“庄薯3号”“庄薯4号”,正以蓬勃的长势,铺展成陇原大地上最生动的丰收图景。

这场丰收,是技术与土地的双向奔赴。李碾村220亩标杆基地早已将“科创基因”种进了土壤:1920平方米的智能化立体栽培温室里,三层槽式蛭石栽培的原原种根系茁壮、绿意盎然;200亩脱毒原种网棚,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将养分精准输向每株薯苗。从黑色全膜垄作微沟栽培的精细布局,到全生物降解膜的生态应用,从减施增效的药肥一体技术,到社会化统防统治的科学管护,十余项试验研究的“智识养分”持续滋养,让这里产出的马铃薯原种不仅个头匀实、品相鲜亮,更以绿色高效的特质,成了陇东旱塬上的“金疙瘩”。

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李国斌表示:“前几天下雨延误了农时,如今雨歇天晴迎来好时节,我们正抓紧调配农机,针对庄浪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成的各马铃薯试验基地,抢抓‘抢收窗口期’,全力开展马铃薯抢收作业。”阳川镇大湾村的40亩试验基地里,改造升级的水肥设施旁,农机穿梭间薯浪翻涌;永宁、韩店等5个示范基地的田畴间,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将经过密度试验、锌肥试验的高产薯块分拣装袋——那些记录着“不同钾肥施用量”“晚疫病药剂防治效果”的试验田,此刻正以沉甸甸的收成,为庄薯系列品种的高产抗性、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写下最有力的注脚。

当一袋袋裹着新泥的马铃薯码成金黄的垛堆,温室棚架的剪影与远处的山塬融成一幅画。这是科创赋能的丰收,是农技推广的实效,更是庄浪马铃薯从“试验田”走向“丰产田”的生动实践——每一颗饱满的薯块里,都藏着现代农业的生长密码,也盛着陇原大地的增收希望。
编辑:谢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