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3176.8公斤!武都春播马铃薯测产传捷报 农技赋能结硕果

金秋九月,武都米仓山山系间,泥土的清香裹挟着薯香在田垄间弥漫开来。在鱼龙镇春播马铃薯示范基地的测产现场,专家组率先划定样方,随即挥锄开挖。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马铃薯从黑膜下翻滚而出,沾满泥土却难掩鲜亮色泽。随着农技专家当场测产并报出数据,平均亩产达3176.8 公斤,田垄间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与欢笑声。

“选对品种+科学管理,今年的马铃薯产量比去年高不少!” 农技员捧着刚挖出的马铃薯,掂量着足有半斤重的薯块喜上眉梢。

据悉,武都区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在春播马铃薯主产区,以鱼龙镇和龙凤乡为核心的米仓山山系打造400亩试验基地,在马营镇建设200亩试验基地,总计建成600亩春播马铃薯现代农业科技试验基地。此次测产专家组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流程,现场完成选点、丈量、采挖、分拣、称重等全环节操作,确保数据精准权威。测产结果显示,项目在春播区推广的陇薯10号、青薯9号等主导品种表现突出,不仅抗病性强、薯形规整,品质显著优于普通品种。

高产背后,是农技推广的全程护航。武都区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在春播马铃薯种植上从种到收,构建起“良种+良法+农技服务”的全链条支撑体系。前期精选适配当地气候土壤的优质脱毒种薯,推广全膜覆盖、高垄栽培等先进技术;生长期内,基层农技员分片包联,通过田间课堂、线上直播等方式,手把手指导农户水肥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还借助中国农技推广APP提供“全天候”答疑服务。同时,项目打造的马铃薯现代农业科技试验基地,让农户亲眼见证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等技术的实效,极大激发了科学种植积极性。

“这次测产数据不仅是丰收的见证,更是优化种植模式的重要依据。”武都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高世介绍,下一步将基于测产结果,总结提炼可复制的高产技术方案,通过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让“小土豆”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薯”。目前,全区春播马铃薯已进入集中采收期,各地采收机械穿梭田间,农户们忙着分拣、装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编辑:谢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