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机械收膜护良田 筑牢生态安全线
地膜覆盖技术能够起到增温保湿、减少病害、抑制杂草、增产增收等目的,是农作物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酒泉市地膜覆盖面积超200万亩,广泛应用于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
随着地膜长期大量使用,田间残膜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残膜清理已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任务,人工捡拾废旧地膜每人每天仅能完成3亩,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难以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中废旧地膜回收的需求。

在酒泉市残膜治理过程中,为提高捡拾效率,减少地膜残留量,机械捡拾已成为高效清理的核心力量。目前全市投入的专业化残膜回收机械,不仅能适配各种作物,还能同步完成秸秆粉碎、残膜捡拾与膜土分离三道工序,大幅减少人工成本,优势十分突出。一是效率高成本低,日均作业面积可达50-200亩,是人工捡拾效率的几十倍,大幅降低种植户时间与人力投入;二是清理净度高,残膜拾净率稳定在90%以上,含秆含土率低,精准回收细碎残膜;三是适配性强,可针对不同作物地块调整作业模式,且能抓住作物收获后的关键窗口期快速清理,不耽误下一季播种。

不同作物地块的机械捡拾方法各有侧重,玉米地需在收获后、秸秆还田或离田完成后作业,大型残膜回收机通过前方搂膜装置将残膜从地表搂起,经传送装置输送至后方打捆设备,实现残膜捡拾、打捆一体化。

棉花在采摘完成后利用专门的棉花残膜回收机械进行回收。此类机械针对棉花地特点设计,能够将与棉秆缠绕的地膜有效分离并回收。如一些带有切割装置的回收机,可先将棉秆切断,再回收地膜,提高了回收效率和质量。

露地蔬菜则按照种植类型选择,叶菜类收获后地面平整,可用小型手扶式残膜回收机作业;根茎类蔬菜收获时地膜易破碎,更适合人工辅助捡拾,确保清理干净。
目前酒泉市已组建11个专业化回收组织,4 家农机制造企业,配备各类捡拾机械472台,2025年全市废旧农膜机械捡拾面积9.3万亩。机械捡拾带来的显著改变,让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上实现双赢,为酒泉市农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酒泉农技推广
编辑:王月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