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六个一批”成效初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酒泉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为抓手,围绕“产绿、唱绿、护绿”,扎实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取得“六个一批”初步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酒泉市开展了一批绿色行动
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确保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总目标,酒泉市大力开展了农田高效节水、化肥农药零增长、地膜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专项行动,切实增强全市农业发展的生态支撑。“十三五”期间,酒泉市节水约12.5亿立方米,总增效10亿元,实现了节水、节肥、增效,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化肥用量从2015年的8.2万吨降到2019年的6.6万吨,减少1.6万吨;农药用量降到2020年的1083.4吨,减少426.2吨,至此,化肥农药使用量呈现“双减”态势,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双双达到40%以上。与此同时,“白色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累计回收利用废旧农膜6.15万吨,回收率达到了81%;建强扶优有机肥和基质龙头企业11家,以秸秆、畜禽粪便、尾菜为主要原料,年生产加工有机肥20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
建成了一批绿色基地
酒泉市农业部门围绕“现代制种、高效蔬菜、特色林果、食药同源、绿色畜牧、农畜加工”六大主导产业,把建设绿色生产基地、引进项目、扩张规模、配套基础作为主要抓手,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打造、规模化发展”路径,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在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培育建成敦煌敦垦御枣、瓜州蜜瓜、瓜州枸杞三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金塔枸杞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肃州区戈壁农业设施蔬菜2个省级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推广了一批绿色技术
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农科教结合,大力开展农业综合性服务,推广有机肥减替代化肥、化肥减量增效、耕地地力提升、统防统治、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着力培育了一批农业绿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控量提效、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的绿色转型正在加速形成。仅植物病虫害疫病统防统治一项,酒泉市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稳定有85个,拥有大中型喷雾器3509台套,日作业面积近2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覆盖率达到40.07%,平均防治效果达80%以上。
创新了一批绿色模式
酒泉市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等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加大清洁化生产、无害化处理力度,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农牧结合等。全市发展以有机基质栽培为主的日光温室2.15万亩,通过基质栽培每亩温室可转化利用秸秆、牛粪、鸡粪、菌渣等农废资源40余立方米,使大量农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通过推广农田高效节水、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措施,把传统农业节约下来的水向低耗水、高效益、无污染的戈壁农业调剂使用,亩均节水率62.5%,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壮大了一批绿色产业
酒泉市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和引导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低碳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产业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据统计,全市已建成肃州区银达、总寨、玉门顺兴等10个戈壁农业产业园,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区7个。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金塔县、敦煌市),示范点27个,休闲农业带动乡村农户7635户,农副产品销售收入3382万元。
培育了一批绿色品牌
全力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积极打造“戈壁雪润”区域公共品牌,并与“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相结合,形成了母子品牌、双商标的发展模式。同时积极创建“甘味”农产品,敦煌李广杏、瓜州蜜瓜等5个区域公共品牌和冰川珍珠、年公西瓜等13个企业商标品牌成功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全市认证绿色食品106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6个;“酒泉甘草”、“酒泉洋葱”、“酒泉枸杞”等农产品在“农交会”“绿博会”等国家级展会上累计获得金奖10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5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比重占到食用农产品面积的60%以上。通过品牌创建,提高了酒泉市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引领绿色生态循环产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编辑:秦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