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将建设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区1000亩
玉门市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农膜污染治理,减轻地膜产生的“白色污染”。今年将在花海镇大畅河建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区面积1000亩,使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一种新型地面覆盖薄膜,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通过微生物作用或者光照而引起降解的农用地膜。玉门市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区位于花海镇大畅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建设面积1000亩。园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222个井灌区。将在枸杞、籽用葫芦、食葵、西甜瓜等经济作物上应用,覆膜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3以上。
由于大畅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耕地主要采用承包责任制,园区内残膜处理没有统一的管理,种植户多在秋末或早春整地时节将地膜集中在地埂上,采用焚烧、掩埋或直接倾倒在田间作业道上的方式处理。常年累积,导致大畅河现代农业园区内的‘白色污染’及耕层内残膜残留较为严重。2018年,玉门市在大畅河设立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回收废旧地膜,但是承包户承包土地面积较多,只能将较大的残膜回收,耕地耕层内的残膜还是没有做到精细捡拾。因此,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对玉门市加强农膜污染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今年玉门市将积极与省农业生态总站及其他高等院校专家对接,提升示范区建设质量和水平。聘请省生态总站专家到示范区内开展针对性科技培训,对示范区内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攻克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使用上存在的技术难题。并通过在示范区内悬挂宣传标语、树立示范区标牌、开展宣传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媒体宣传报道等方式,提升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认知度和知晓度,使其应用得到普及推广。
玉门市农林中心主任刘慧军介绍,我们计划通过开展数据调查、示范应用、试验示范,借鉴其他省市可降解地膜使用的先进经验,初步总结出我市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技术。使示范区内应用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作物整个生育期结束后,地膜能够达到100%降解。
编辑: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