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2018年,武威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决策部署,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目标,高起点规划设计,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全力推进旅游扶贫工作。
武威市把脱贫攻坚作为中心工作,根据市情民意,制定出台了《武威市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武威市开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旅游助力扶贫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及保障措施。
武威市委根据中央、省委工作部署,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扶持,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高起点编制《武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环三带三组团”空间格局和“风情陇乡、祁连藏乡、大漠沙乡、西路红乡、丝路酒乡、绿洲水乡、花果田乡”七大主题为特色的旅游项目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意见》,对达标建设的田园综合体、特色旅游小镇、专业旅游村、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旅游民宿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对录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本市涉旅企业连续三年给予补助。2018年重点扶持古浪县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和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本康村、大红沟乡大红沟村、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松山镇鞍子山村等6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向6个村拨付扶持资金60万元。会同市发改委,向国家、省上为天祝县5个贫困村争取旅游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争取到古浪县、天祝县“十三五”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4个,资金4000万元。
在实践中,武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农户参与”的旅游扶贫新机制。武威温泉度假村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临时就业岗位,并与有务工意愿的贫困群众签订劳务输转协议,确保年人均务工收入达到2.5万元,同时引导带动有房屋资源优势的10户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民宿,为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普康田园综合体与周边10户贫困户签订了合作社协议,使每户每年增收5万多元,并通过多种模式发放精准扶贫红利;流转土地1223亩,支付流转费733.8万元;聘用固定农民职工400多人,为125户贫困家庭解决了就业。民勤县推行“旅游+设施农牧业”模式,培育了重兴镇下案村、西渠镇号顺村、重兴镇红旗谷生态旅游村等5个专业旅游村,发展农家乐近100户,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300人以上。古浪县推广“景区带动旅游”扶贫模式,扶持建设了金水源丝路驿站小吃一条街和儿童游乐场,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场地和设施,减轻了农户经营负担;古浪县博绿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永丰源生态观光园等乡村旅游景点,累计吸收周边80多户贫困户为旅游产业工人,同时采取“政府补一点、农户挤一点”的方式,在古丰镇、黑松驿镇、黄羊川镇等乡镇扶持发展农家乐40户,吸纳带动200户贫困户就业。天祝县推行“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扶持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创办了抓喜秀龙明珠生态旅游合作社,把贫困户吸收为社员,吸纳牧民股金33万元、村委会融资50万元,流转牧民170多亩饲草地、近1000亩草原发展生态旅游。
同时,武威强化教育培训,培育乡村旅游人才。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赴陕西袁家村、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和浙江永嘉、温州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和民宿发展经验,积极与袁家村对接来武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并结合武威实际,制定出台了《武威市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试行)》等8项旅游行业规范,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军乡村旅游业。实施“乡村旅游万名人才培训计划”,把建档立卡贫困村负责人、旅游经营者作为重点培训对象。邀请著名乡村建设观察家、中国新农村建设袁家村课题组组长望峤来武进行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累计选派古浪县、天祝县旅游扶贫村10名负责人参加国家和省上举办的旅游扶贫培训班。今年3月,组织重点乡村旅游点负责人、市县区旅游部门相关人员34人到陕西袁家村培训。通过实地培训学习,有效激发了贫困村群众踊跃参与农村“三变”改革、主动投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武威还强化宣传推介,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市旅游整合宣传的重要内容,持续在央视、《读者》《中国旅游报》等多个平台宣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加强与途牛网、360、今日头条号等网络媒体平台合作,开展乡村旅游线上线下宣传营销。在《武威日报》开辟“旅游产业扶贫进行时”专栏,在“武威旅游”微信公众号开辟乡村旅游宣传栏目,大力开发“城市人游乡村”“周边市州来武游乡村”产品,宣传推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市电视台开辟旅游专题栏目,策划推出了16期乡村旅游专题栏目。举办“天马行空·自在武威”首届美丽乡村游活动,邀请省内30多家新闻媒体和旅行社采风踩线,推出2.5天以上的乡村旅游周末休闲线路。举办了首届“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最美农庄评选大赛、武威名优小吃评选大赛等活动,通过民俗文化展示、美食节、农副产品展销、观光、采摘等活动,全面激活武威乡村旅游市场,聚集人气,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积极组织重点乡村旅游示范点赴兰州、银川、西宁、天津、金昌等主要客源地开展宣传推介。各县区建立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把贫困村藜麦、食用菌、白牦牛、针织品、刺绣等原生态农副产品作为销售重点,扩大乡村旅游消费,增加群众收入。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