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厅局信息

2018年全省产业扶贫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019年01月26日 甘肃三农在线 庄俊康

甘肃三农在线讯:2018年,省农业农村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产业扶贫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产业扶贫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全厅压倒一切的工作来抓,尤其是2017年国家考核和巡察问题反馈后,深刻反思,从政策设计、机制完善、责任落实和作风转变上认真谋划产业扶贫推进措施,紧盯“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按照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渠道的目标,以全产业链的思维,狠抓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统筹良种良法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品牌创建、技术指导、风险防控等关键要素,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着力构建扶贫产业体系,夯实脱贫攻坚的产业基础,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据统计,全年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户达到15.54万户、64.85万人,占到全省脱贫人口的80%。

一是围绕解决“干什么”,着力构建六大扶贫产业体系。坚持从贫困地区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出发,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扶贫产业,加快发展油橄榄、花椒、茶叶、百合、玫瑰、油菜、杂粮杂豆等地方特色产业或产品,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全省上下拉开架势,全力构建产业体系,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靠什么脱贫”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地紧紧抓住产业扶贫政策机遇,因地制宜,下大力气狠抓产业培育,贫困户发展六大特色产业的势头良好。全年58个贫困县依靠发展产业和“劳务+产业”脱贫的未脱贫户牛存栏达到29.83万头,羊存栏达到151.12万只;牛出栏达到8.65万头,羊出栏达到95.27万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7.14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2.20万亩,果品种植面积达到132.69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3万亩。各地在产业培育中也涌现出了一些好的典型模式,如:临夏州大力推进“粮改饲”发展牛羊产业的模式、静宁县全产业链打造发展果品产业的模式、陇西县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模式、环县千家万户种草发展肉羊产业的模式、会宁县落实到户产业达标奖励全覆盖、大力发展全膜玉米马铃薯基础产业和牛羊菜主导产业的模式等。

二是围绕解决“怎么干”,制定较为完备的政策配套支持体系。年初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明确了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省农业农村厅制订印发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并指导市县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报请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及加强到户资金使用管理、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发展、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发展、果蔬保鲜库建设、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等产业扶贫政策文件,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扶贫政策支持体系。

三是围绕解决“不会干”,着力强化品种技术支撑体系。积极从良种繁育体系、品种引进改良、技术服务、农民培训等方面,加强产业培育技术服务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不会干”的问题。在良种推广上,坚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改良,贫困地区引进国外肉用种羊2900只、肉用种牛2100头,采购优良肉牛冻精100万支,有种畜禽场402个,完成冻配改良牛59.8万头、绵羊改良480万只、授配母猪31.5万头、推广良种鸡4987万只,供种能力有效保障,良繁体系渐趋健全,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全省肉牛良种化程度达到70%以上,肉羊良种化程度达到80%以上,规模养牛羊户的良种化程度达到95%。全省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7164个,其中贫困地区有6538个。在畜禽防疫上,以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包虫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为抓手,推动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体系、重大疫病春秋集中强制免疫制度、人畜共患病监测净化、兽医实验室工作能力建设、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等环节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实,助推全省牛羊产业健康发展。在技术指导与服务上,按照每个贫困村有1名农技人员的要求,从省市县农口系统及乡镇选派6385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6222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一对一”农业技术服务。省市两级成立专家组,开展巡回技术指导,为全省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服务。在技术培训上,紧紧围绕助推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制定工作方案,分层次、分类别、分产业开展培训,把培训课堂办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现场,通过行政干部讲政策、专业人员讲技术、致富能人讲经验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长短结合,组织实施了全省3720个深度贫困村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等针对性较强的各类培训。全年组织举办贫困村村干部培训班134期,培训3720个深度贫困村村支书、村主任、村第一书记、村帮扶队队长14920人,完成计划培训任务14880人的100.27%;在脱贫人口较大的49个贫困县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6423人,完成计划培训任务6250人的102.77%;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75个贫困县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3.67万人(包括合作社带头人0.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02.8%,其中我厅58个包抓督导队积极组织开展了专业技能型示范培训,累计培训农民群众5900人,培训省级龙头企业负责人150人、合作社带头人600人,培训厅系统专业技术人员1600人(次);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12.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12万人的106.67%;累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6000多人,大大提升了各级干部和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抓产业促增收的能力。

四是围绕解决“谁来干”,建立生产组织体系。初步构建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建基地”的生产组织体系。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上,全年扶持贫困村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862个,完成计划任务2173个的131.71%,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万个,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省农业农村厅整合项目资金5.26亿元,扶持3105个合作社规范提升,并创建省级示范社485个。2018年12月中旬省政府举办了全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发挥带动作用培训班,以视频会议形式开到乡镇一级,省委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专家学者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农口专业干部及全省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7.3万人授课,着力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带贫能力弱、领办人能力不足的问题,必将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提升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上,省农业农村厅积极牵线搭桥,促进省内外大型龙头企业与贫困县区政府合作推进产业扶贫项目落地,采取“自建”和“外引”相结合的办法,在贫困地区新培育引进龙头企业291家、总数达到1781家,比2018年184家的计划任务多引进培育了107家;认定省级龙头企业131家。引进的德青源公司,在我省8个县建设百万只以上大型养鸡场和“父母代”种鸡场,预计2019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投产。积极支持海升、中天、中盛、康美、前进牧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尽快提升带动能力,其中:海升集团在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张掖、武威、白银等地的12个县签订14个产业扶贫项目,重点开展苹果、蓝莓、水果胡萝卜、樱桃番茄、水果彩椒等种植基地建设和冷链分选线及加工生产线建设,截至2018年底除张掖、白银、武威3个项目在建外,其它11个项目已建成并投产运行;中盛公司在庆阳市4县1区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已建成万只种羊繁育场11个,建成100万只肉羊屠宰线1条,建成30万吨饲料生产和有机肥加工厂、20万吨饲草贮存基地和玉米储藏基地各1处,在建国家肉羊品种测定站1处,存栏湖羊基础母羊7.8万只,年扩繁能力20万只,可提供优质种羊10万只以上;中天羊业与26个县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12个县区的合作项目已落地实施,向贫困县区投放种羊4.3万只,收购屠宰育肥羊49万只,带动贫困户6574户;康美集团与6县区的6023户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协议,入股资金达到6019.5万元,已按照入股资金的8%给贫困户分红,并累计为7791户贫困户投放良种肉牛11141头。在带贫机制探索推广上,积极推广轻资产的“德青源模式”、政府主导组建国有农发公司的“庄浪模式”、合作社控股组建富民公司的“宕昌模式”、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贷款支持的“蓝天模式”、“六位一体”的“康美模式”、技术培训投种回收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中天模式”和“中盛模式”等,基本实现了每个贫困县每个特色产业有龙头企业带动,走上了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化扶贫之路,产业发展缺少主体带动的难题得到初步缓解。

五是围绕解决“缺钱干”,持续强化投入保障体系。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实,产业发展缺乏资金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方面,整合资金119.11亿元,为每户贫困户安排了人均5000元、户均2万元、每户不超过3万元的到户到人产业发展资金,认真落实省委林铎书记关于“务必用好2万元到户资金,尽快发挥作用,确保不出问题”的指示,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县区严格执行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必须与“一户一策”挂钩、与农民自愿意愿挂钩、与真种真养挂钩、与见钱见物挂钩、与奖勤罚懒挂钩的“五个挂钩”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资金的规范使用管理,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省75个贫困县到户产业扶持资金89.88亿元,全面完成了2018年计划,受益贫困户73万户万户。在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方面,省级财政拿出100亿元的担保资金,实施了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工程,2018年已贷出382亿元。设立了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经营主体贷款难、周转资金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在涉农项目资金倾斜支持方面,2018年中央及省级财政共下达我厅各类涉农项目资金61.47亿元,倾斜支持58个贫困县43.7亿元,占71.09%,其中倾斜支持35个深度贫困县27.63亿元,占44.95%;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安排到58个贫困县的资金增幅高出该项资金全省平均增幅的19.92%,达到了中央财政涉农资金增幅倾斜支持贫困地区的要求。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投入方面,各地结合“三变”改革,采取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为农服务型、项目带动型、多元合作型等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1个市州50个贫困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7.68亿元,全面消除3594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均年收入达到了2.03万元。根据各县区上报情况统计,全省7262个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69万元,其中: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占34.20%,1-2万元的村占16.65%,2-5万元占33.19%,5万元以上占15.96 %。此外,通过投入方式改革,不断强化财政资金、经营主体、村集体和贫困户多方利益联结,实施的贫困村新建合作社、新建固定式果蔬保鲜库和购置厢式冷藏车项目中,对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和村集体,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的有效途径,带动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六是围绕解决“销售难”,着力完善产销对接体系。在有需求的贫困村建成果蔬保鲜库701座,购置厢式冷藏车158辆,分别完成了2018年度计划任务的102.6%和108.2%,贫困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得到有效改善。设立了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解决了农产品收购资金短缺的问题。成立了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组织200多家农产品经销企业抱团出省,有效对接京津沪、粤港澳、东西部扶贫协作区和成渝终端大市场。联合农业农村部举办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签约143项、110.42亿元;举办了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甘肃好味道”美食节,我省35个深度贫困县的21家企业、200多种名优特农产品参展,8个农产品获得“敦煌国际美食特色食材”称号;组织全省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积极参加了农业农村部主办首场贫困地区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省内外各类农产品展览展销洽谈会,为农产品销售起到了促进作用。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着力培育我省“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等特色农产品,全省58个贫困县区“三品一标”有效期内产品总数达到926 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3个,绿色食品产品595个,比2017年增长63.5%;有机农产品产品100个,比2017年增长26.6%,2018年贫困地区批准创建或批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2018年农产品量足价稳、产销两旺,没有出现卖难的问题。

七是围绕解决“不白干”,推动落实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了以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和低保政策兜底为主要内容的“3+1”保险保障体系。在已经开办玉米、马铃薯等10个中央补贴品种和中药材、苹果2个省级补贴品种的基础上,新增开办了肉牛、肉羊、高原夏菜等6个省级补贴品种,支持各地开办33个“一县一(多)品”特色保险品种,全面开办甘肃省种养产业综合保险,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了自然灾害保险、目标价格保险和种养产业综合保险。计划3年投入38.2亿元保费补贴资金,2018年全省共下达农业保险任务计划9.74万元,实施的51个险种(中央10个、省级8个、一县一(多)品33个),累计承保种植业1353.25万亩、养殖业823.59万头(只、箱)、森林3272.17万亩,实现保费9.95亿元,处理案件6.5万件,覆盖贫困户79.26万户(次),支付赔款4.63亿元,受益农户达82.3万户(次),实现了农业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种养产业全覆盖。我省农业保险助推产业脱贫的典型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案例。

八是围绕解决“落实难”,创新完善工作推进体系。省农业农村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安排部署,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全省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只争朝夕、敢死拼命精神,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实行了厅级领导包抓市州、县处级干部包抓县区的产业包抓督导贫困县区责任制,抽调290名干部组建了58个贫困县包抓督导工作队,全年共开展6轮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落实。同时,按照省委林铎书记指示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大力开展了抓点示范工作,每个厅级领导抓一个扶贫产业,打造一个全产业链培育、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的示范点(县),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在全省推广。今年先后在7个县区分别召开了六大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推进会7次,收到了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互相观摩、互鉴互学的良好效果。

九是围绕补齐“弱项短板”,狠抓国家考核和巡视巡查反馈问题的整改。针对2017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脱贫攻坚巡查、对照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检查反馈的产业扶贫方面的16个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认真分析研究,逐项对照检查,主动认领问题,逐项制订了整改方案,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和整改时限,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逐项销号管理,坚持对标对表、即知即改、举一反三,对能够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对需要长期见效的制定了具体措施,明确了长期坚持持续推进。截至目前,中央和国家考核和巡视巡查反馈的产业扶贫方面的16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目标,切实做到了以问题整改补齐短板、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工作落实。

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肃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继续围绕产业扶贫目标任务,紧盯“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线图和时间表,突出增收核心,主攻“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以敢死拼命的精神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努力使六大扶贫产业真正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支柱产业。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政策,强化到户产业培育,加快推进六大特色产业和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00家以上,创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00家以上;全面完成975座果蔬保鲜库建设任务和209辆移动保鲜库购置任务;力争全省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6万人(其中培训合作社带头人1万人);力争通过产业扶贫,实现12.98万户,54.8万人脱贫目标。(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