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厅局信息

2019年全省种植业工作要点

2019年03月20日 甘肃三农在线 种植业处

2019年全省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40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新建戈壁农业6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1500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5400万亩。

一、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稳定粮食生产。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9年全省粮食生产行动方案》,落实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粮食大县奖励、制种大县奖励等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开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延伸绩效管理,推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巩固提高生产能力。配合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确保按期完成2050万亩划定任务。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建设口粮田,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220万亩以上。着力抓好旱作农业,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

(三)加快技术集成创新。围绕做大做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加快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选择8个重点县整建制推进,聚集重点作物,突出玉米、马铃薯、小麦、蔬菜等作物。聚焦重点环节,加快突破种植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绿色投入品、农机农艺融合等领域自主创新,集成“全环节”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引领“全县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完善灾情预警监测,密切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研判全年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关注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早制定应对预案。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严格规范农业救灾资金使用,确保救灾资金全部用于恢复农业生产补助,实现有效救灾,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加强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加强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暴发性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切实抓好苹果蠹蛾等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强化河西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和瓜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疫情监测与检疫监管,遏制重大植物疫情。 

二、坚持优化供给,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一)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继续调减低质、低效和不对路品种,增加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推进种植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巩固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适当调减天水、陇南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小麦面积,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二)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马铃薯、“双低”油菜等,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中药材、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等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道地药材基地,扩大设施蔬菜面积,优化区域布局,保障蔬菜均衡供应。 

(三)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实施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试点,优化原料薯供应,筛选一批干物质含量高、具有功能性成分的加工专用型品种,为加工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薯来源。优化主食加工工艺,完善产品配方及工艺流程,提高全粉含量,开发色香味形俱佳的新一代主食产品。广泛开展宣传,推动主食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 

(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壮大高原夏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制种等特色支柱产业,走具有“现代”方向引领、“丝路”时空定位、“寒旱”内在特质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路子,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科学谋划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以高原夏菜、设施休闲农业为主的沿黄现代农业产业带,以现代制种、瓜菜为主的河西节水高效戈壁生态农业区,以优质苹果为主的陇东循环农业区,以中药材、马铃薯为主的中部现代旱作农业区,以林果、蔬菜、食用菌等为主的陇南天水山地特色农业区。按照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进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连片种植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马铃薯产业、花椒产业、苹果产业、中药材产业、蔬菜产业大县。

三、坚持绿色引领,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一)着力抓好戈壁农业建设。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撑,完善政策措施,2019年新建戈壁农业6万亩。进一步完善戈壁农业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组织开展技术调研,强化戈壁农业技术支撑,促进戈壁农业健康发展。

(二)扩大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在中东部严重干旱的环县、安定区、会宁县等11个县区及河西和沿黄土壤沙化、盐渍化严重的2个县区开展休耕试点,完成休耕试点28万亩。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巩固耕地休耕制度试点成果。继续开展试点区耕地质量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及早与参与试点的农户和合作社签订休耕协议,招标采购有机肥、绿肥种子等物资。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方案实施,依托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增加休耕地块有机肥施用量,及时种植绿肥作物,及时翻压还田,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稳步提高稳定质量水平,实现藏粮于地。

(三)实施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在安定区、东乡县等8个县(区)开展马铃薯、蔬菜、小麦、玉米等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依托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四)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确保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加强农企合作,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化肥减量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增强科学施肥意识。 

(五)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结合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继续在苹果优势产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将试点规模扩大到5个县。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多用有机肥。对礼县、庄浪2个首批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系统总结技术规程、推广模式、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模式,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更大范围实施。通过推广“果-沼-畜”等模式,项目区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15%以上,有机肥用量提高20%以上。

(六)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广化学农药替代、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农药施用效率和利用率。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强化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在粮食主产区和果菜茶优势区,打造一批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带动引领农药大面积减量增效,继续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力争全省专业化防治组织达到1000个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36%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6%。

(七)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在中东部旱作农业区,以玉米、马铃薯为重点,以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在河西和沿黄农田基础设施较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模式,建立灌溉施肥制度,配套水溶肥料,实现水肥耦合。

四、坚持质量兴农,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 

(一)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按标生产,在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加快集成组装一批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优化产地环境。针对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突出问题,在设施蔬菜大县开展土壤改良治理试点,推广轮作倒茬、深翻深耕、土壤消毒、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模式,缓解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 

(三)推进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加快品种改良,选育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的品种,通过搜集恢复、提纯复壮、抢救保护,恢复一批传统特色当家品种。结合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中药材、果菜茶、食用菌等特色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品质提升,推进优势产区老果园改造,重点改造园龄20年以上的老果园,提高优质果品供给水平。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果菜茶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四)加强品牌建设。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按照“拾回老味道、重塑老品牌、恢复老技艺、开发新产品”的思路,发挥我省“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创新品牌营销推介,塑造一批省级农业品牌,创响一批“甘味”特色产品品牌,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 

(五)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新要求,严格农药使用监管。率先在果菜茶规模生产主体实行农药使用档案记录制度,加大违规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查处力度,提升科学用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采取有力措施,按时保质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坚决打赢“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这场硬仗。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大棚房”问题情况复杂、清理整治任务艰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刻汲取秦岭事件和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职尽责,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把排查清理贯穿清理整治全过程,进一步开展深入查、彻底查、反复查,确保排查全面彻底;要依法依规坚决整治,加快整改,强化追责问责;做好政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不折不扣抓好“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治任务,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

六、强化农药监管和农情信息工作 

(一)强化农药监管。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推进农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推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和追溯管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严格落实按标签标注用药和安全间隔期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小宗作物用药登记,科学合理采取临时用药措施,最大限度缓解小宗作物用药短缺问题。深入开展以农药残留监控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民使用化肥、农药提供指导和服务。

(二)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重点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在关键季节组织开展农药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指导督促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加强肥料市场监管,组织开展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维护农民和合法企业利益。

(三)强化农情信息工作。按照《甘肃省农情调度月历》要求,及时准确上报调度月历表。根据农时季节和种植业工作进度,及时上报文字信息材料。加强部列农情信息基点县和作物田间定点调查县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固定调查人员,维护好监测设备,及时准确地报送各种调查信息,更好地指导种植业生产。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