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采用“十个一”措施力推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加速脱贫攻坚步伐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总人口32.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88万人),现辖6镇12乡、260个行政村。2018年全县退出贫困村28个,贫困发生率降至6.53%。
2019年,清水县深入探索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新形势下农户参与并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助力脱贫攻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至3月底,共有联合社20家,联合社中的成员合作社数达60家,采取“十个一”的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联合社的组建运营,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注重“研判一系列政策”。清水县为了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单一的生产经营转向从事多种经营和服务的综合化发展,切实把合作社联合社作为加快农村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抵御农业风险的有效保障,在研判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实现抱团式发展,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壮大富民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选准一个能人”。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发现、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又热心于公益事业、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经济能人”,积极动员他们牵头成立联合社,并担任联合社的理事长,带领广大贫困户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业务骨干和领头雁。
注重“考察一批合作社”。在联合社的组建过程中,清水县在对全县合作社的规范运营、产业发展、带贫能力等方面经过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经过民主推荐,确定由制度健全、运营规范、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带贫能力强的合作社带头组建联合社。同时,充分发挥带头社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扩大联合社的规模和效益,切实提高联合社的市场竞争力。
注重“联结一批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产业联合型”“生产过程联合型”等不同模式的联合社,有效促进了各成员合作社在产供销、种养加等方面的相互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有力地带动了全县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
注重“打造一批特色产业”。联合社带领成员合作社科学合理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果品、畜牧养殖、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夯实合作社发展壮大基石。
注重“带动一批贫困农户”。指导新建的联合社,结合“三变”改革,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方面的主导作用,各合作社全力带动成员贫困户,辐射引领非成员农户,通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到户项目资金入股分红、到产业基地务工等方式,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注重“建立一套奖励机制”。全县大力扶持联合社发展,对符合成立要求、制度机制健全、规范运营的联合社,按照工商注册时间,对2019年元月底前成立组建的前10名联合社,每个给予10万元的奖励,用于合作社发展产业、改善基础条件等,有效激励了联合社的发展壮大。
注重“完善一套配套措施”。清水县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联合社创建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中央、省、市的扶持政策,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推进联合社加快发展。加强对联合社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年度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及奖惩机制,对联合社的为农服务、业务经营、财务管理等开展科学评估评价,促进规范化运行。
注重“制定一套运营管理办法”。联合社实行民主管理,成立后独立运行,在清水县农业农村局的监管和指导下,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充分保障全体成员社对联合社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县经管站指导联合社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下设生产组、技术组、财务组、销售组等职能部门,各部门、各分社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实现联合社及各分社间的互助互利。
注重“规范一系列运营模式”。联合社以“占市场、创品牌、树信誉、增效益”为目标,通过建立“同业型、同域型、同项型”联合社,有效提升联合社规模化、规范化水平,逐步实现由单一生产经营向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方向转变,真正使合作社形成“剪不断、拆不散”的关系,进一步建成高效、生态、绿色、环保、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为加快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