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台支持发展“五小”产业助农脱贫
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日前,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努力构建“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扶贫体系,并给予每户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扶持。
据了解,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短平快”增收小产业(以下简称“五小”产业)。总体思路是在培育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对现有扶贫产业覆盖不到位或作用发挥不充分的贫困户,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一村多样、一户一项目”的要求,积极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努力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以“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扶贫体系。
《意见》基本原则是农户主体,政府引导。以贫困户投资投劳为主,采取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五小”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在充分考虑劳动力和产业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空闲场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引导贫困户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五小”产业产品,加强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意见》扶持重点是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禀赋和贫困户的自身条件,重点扶持以下“五小”产业。小庭院。利用贫困村和贫困户空闲场地、庭院和棚舍等,发展蔬菜、瓜果、草莓、中药材、食用菌及花卉苗木、园艺盆景等庭院经济;小家禽。利用贫困户闲置房屋和空闲场地,养殖鸡、鸭、鸽、兔、蜜蜂等小家禽(畜),支持林缘地区贫困户在林下围网散养鸡、鸭,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新(改、扩)建池塘养殖水产品;小手工。利用贫困村已有扶贫车间和空闲场地及贫困户闲置房屋,加工草编、刺绣、缝纫、剪纸、鞋垫、凉鞋、布鞋等手工艺品;小买卖。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开设小超市、小卖部、小吃点(摊)、小菜店(摊)等,开办网店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农特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小作坊。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建立小作坊,进行农产品(面粉、食用油等)、食品(馒头、面条、糕点、凉粉、面皮、豆腐、粉条、醋等)加工。不在以上范围的其他小产业,只要有利于贫困户增加收入,都可享受同等扶持政策,具体由贫困县政府自行确定。
《意见》主要任务是科学选择项目。贫困县要将发展“五小”产业纳入“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要逐村逐户开展调查摸底,以市场为导向,因户因人施策,制定扶持“五小”产业发展办法,明确扶持范围、对象、标准;加大资金扶持。今明两年,贫困县要充分利用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将扶持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作坊产业资金纳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持范围,每户最高不超过1万元,可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扶持。对贫困户发展小买卖产业的可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进行扶持。“五小”产业扶持政策与其他扶贫政策可同时享受。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综合考评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予以适当奖补;抓好示范引导。积极发现和培育“五小”产业乡土能人、经营大户,发挥其示范带动和榜样引领作用。健全完善贫困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五小”产业与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的对接。根据贫困户意愿和市场需求,通过定向式、订单式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加强“五小”产业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经营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监管指导,引导从业者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加强指导服务。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工作队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围绕生产、加工、贮藏、运销等关键环节,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及时提供相关产品市场信息,健全完善乡村电商服务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努力解决贫困户信息不通和产品价钱不高、销路不畅等问题,切实提高“五小”产业综合效益;营造良好环境。各地要全力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对从事小作坊、小手工、小买卖等的贫困户,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可划定临时经营区域、时段进行规范经营。对发展“五小”产业涉及的水电费、场地租赁费及相关税费,可结合各自实际依法给予减免或优惠。对需要申请登记的“五小”产业提供便利服务,从事食品等经营类的,可在确保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放宽审批条件、简化办理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