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厅局信息

合作社里奔小康——专业合作社成为定西农村脱贫致富主力军

2019年05月07日 甘肃经济日报 丁陆军 石建强

谷雨过后,广袤的陇中大地呈现一片繁忙的农耕景象。

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一辆辆满载马铃薯良种的农用车来往穿梭,这是定西市鑫源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正在给农民发放种薯。在以品种改良、良种良法推广为支撑的通渭本草元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已经从基地育苗转到田间种植。而在安定区白碌乡定西荣盛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台台平地机、覆膜机正在疏松着苏醒了的土地。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当地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力军”,活跃在全市脱贫攻坚主战场,带领着广大农民覆膜、点种、栽苗……

党组织引领让合作社健康发展

正是马铃薯备种期,安定区团结镇的定西市鑫源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正在向农户发放马铃薯良种,一大早调来的两车约六十吨种薯很快就发放完毕。理事长王永军忙得不可开交,他说,今年合作社准备了600多吨种薯,全村的农户和周边的大户都用他这里的种子。

王永军今年35岁,是退伍军人,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被评为全国马铃薯种植优秀状元和全省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他说,“创业何谓艰难,致富不忘乡亲。”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仅经营马铃薯产业,还有农机农资等多种增收渠道。

该镇庙川村五社的社员王立军1967年出生,家里有4口人,是2018年的脱贫户。他说:“我是2015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两个儿子上学造成贫穷。当时,我只种了10亩洋芋,每亩收入也就3000元,加上其他的总共1万元。我看到别人加入合作社脱了贫,2017年我也加入了,因为政府有补贴,我放开了胆子,自己的地加上承包的共100亩,都种了洋芋,由于市场不好,当年收入一般,有6万元。但与以前比收入很多了。到了2018年,我种了50多亩洋芋,收入4万元。外加玉米、蔬菜也是6万多。现在我的收入基本稳定,大儿子已经工作了,去年我也脱了贫,日子越来越好,多亏了合作社帮助,我种的洋芋按最低价格都收走了,没有赔。”

王永军的合作社以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标,奉行“示范带动、效益第一、联合经营”的运作理念,通过特色产业带动、龙头企业拉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订单收购促动,从种植、储藏、营销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积极帮扶带富,做支柱产业、农户帮扶带动能手。以大社带小社、强社带弱社、联社带分社、党建作支撑,走出了一条“服务体系完善、合作形式全、组织保障强”的订单收购带动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镇长曹鑫告诉记者:“合作社走的是订单农业,与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保底收购价格0.4元,每年收4000多吨。种子每斤1.6元,除去补贴,社员每斤只出0.8元。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薯农的利益。”

在该镇党委书记雍斌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根于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一是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三带三联” 即支部带企业进村,项目联推;党员带农民进社,党建联建;农民带土地进园,生产联营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互促共赢。二是通过联合社牵头进行订单种植,解决了敢不敢种的问题。三是通过合作社组建农机化服务队,解决了土地怎么种的问题。四是通过市场化思维,抓利益联结解决了怎样增收的问题。

创新研发模式让合作社保持活力

通渭本草元中药材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中药材种子、育苗、种植、收购、销售、产品初加工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把引进中药材新产品,试验推广新技术作为立社之本。同时,充分利用通渭县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紧紧依托相关科研及技术推广单位,搞好产品的开发利用。以科技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从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抓起,建立了优质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形成了“产、学、研”发展模式,先后与甘肃农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形成了意向性合作关系。2016年合作社在中药材除草方面取得了国家级技术发明专利;2017年在金银花育苗、苍术育苗方面取得了两个技术发明专利……

合作社负责人魏军团告诉记者:“不光是金银花,目前,合作社在基地培育的适合旱山地种植的架豆、板蓝根、苍术、黄芩、娃娃菜等都已经成功,正准备将苗子无偿投放到陇川乡新堡、李砚、华湾等村的130多户贫困户,并采取种植、采摘一条龙技术服务,等成熟后全部按市场价统一收购。”

据了解,合作社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一直关注着贫困村、贫困家庭的脱贫问题。从示范种植金银花,到流转土地并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亩,再到和李岘村、张杨村形成结对帮扶,通过产业规划、品牌打造、销售保障等多样化帮扶模式,在贫困村以流转土地、免费提供籽种化肥、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订单,以“保护价”收购,建立企业药源基地,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产业带动农户致富,实现真正脱贫。

“龙头企业+”让合作社没有后顾之忧

定西市最北边的安定区白碌乡,素有“干北乡”之称。

近年来,这个乡按照企业带产业进村、主体带农民进社、农民带土地进园的“三带三进”原则,通过“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谁供种、谁回收”的办法,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统一价格、统一收购,全面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贫困户尹维国就是这种模式的最大受益者,由于父母都已70多岁,妻子身体残疾,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一家六口人的开销全靠他一个人扛着,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自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后,他就将自己的30多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由于懂点农机维修技术,尹维国就被正式聘请为合作社田间管理人员,每月可以领到2200元的工资。

“从去年加入合作社开始,我已经从合作社领了2万多元的工资,再加上流转土地和家里7只羊的收入以及国家退耕还林和公益性岗位补助,今年年底我和全区人民一起脱贫没一点问题。”尹维国给记者盘算着。

尹维国加入的合作社就是由退役军人创办的定西荣盛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张建龙说:“自己的合作社管理必须正规,目前,合作社里像尹维国一样从事田间管理的人员一共有8名,每月都有固定工资,按月发放,从不拖欠。”

谈到合作社发展,张建龙信心满满:“今年共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主要以商品薯标准化种植为主。年初,在乡上的协调下,合作社和‘蓝天’公司签订了保护订单,自己只要用心种好,销售没有任何问题。”

记者从定西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全市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增加了农民收入。

截至2018年底,定西市共有农民合作社12425个,其中1101个贫困村组建农民合作社6179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29.9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43.8万户;其中种植类5560个,养殖类4190个,购销流通等其他类2675个。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