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振兴从“三大革命”做起 ——清水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纪实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的农村千年土坑茅厕能否根治?垃圾围村、农户庭院脏乱差的村貌能否改善?5月8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现场培训人员参观了清水县白沙镇、黄门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清水印象”用事实回答了这些问题。
清水县委、县政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底线、整治环境为重点、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的思路,围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寻求突破,循序渐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初步彰显了宜居宜游的“清水印象”。
小厕所 大民生
在农村,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短板如何补齐?清水县不是一刀切,一种模式改厕,而是因地制宜,视民俗、村庄环境、自然条件分类推广,改造成“双格式、双翁漏斗式、水冲式和卫生旱厕”。
5月8日,记者走进黄门镇硖口村王福村家,在院内一角看到新建的双翁漏斗式卫生厕所,地铺瓷砖,安装便器,墙外地下装有双翁漏斗设备,一点臭味没有。
提起厕所,王福村由衷地高兴,“过去我们用茅坑,挖个土坑,用灰土掩埋,夏天苍蝇乱飞、蛆虫滋生,尤其下雨,无处放脚,现在方便多了。”
硖口村地处川郊地带,村民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是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大瓶颈。2月27日,天水市委副书记赵卫东来清水县督查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了黄门镇峡口村厕所改造力度。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多次来乡村指导工作,加速了厕所改造进程。经过努力,村上先后分两批改造农村旱厕91户,其中新建双翁漏斗式厕所67户,改造卫生厕所24户。
清水县抓“厕所革命”与易地搬迁户搬迁同步开展。2016年赵沟村在新村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的原则,为128户农民新建住房设计建设了水冲式卫生厕所,使改厕与人居环境治理实现有效衔接。
同时,清水县放大“卫生厕所+”叠加效应,将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户浴室结合起来,实现一室多用,既能上厕所,又能洗澡。“2018年底,已实施卫生改厕29540户,其中卫生厕所19664户、水冲式厕所2045户、无害化厕所7831户,公共厕所21座,普及率达44.9%,今年计划完成1万户厕所改造,力争让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47%。”清水县卫健局副局长安文辉指着清水县改厕规划分布图如数家珍。
小垃圾 大环境
走进黄门镇硖口村,水泥路平整、干净,文化广场与小花园遥相呼应,几个农民在健身器材上健身,村道太阳能路灯格外醒目,四周绿化苗木葱绿,看不到一片垃圾。在村庄的边缘专门设有柴草场、建筑物料堆放场、建筑垃圾填埋场和垃圾投放点,供农户集中堆放。
“昔日的硖口村并非这样美,房前屋后到处是柴草,乱石挡道,东一个破棚,西一堆草,下雨污水横流,无处下脚。”村民王平安回忆道。
“群众工作不好干也得干,起初农民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处处碰壁,为打开局面,先从教育入手,宣传整治带来的好处,然后找有关系的亲戚,帮忙做工作,渐渐打开了环境整治局面。”黄门镇镇长王宗胜深有感触地说。在黄门镇小河新村,60岁的王旭大爷谈及人居环境整治开心地说:“这哪里是农村,就像城市一样,有人清扫卫生,家有小垃圾桶,巷道有大垃圾桶,专人清理,好得很。”
记者每到一户,都有“三筐一桶”,并贴有垃圾分类投放指示牌,指导农户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和可腐烂垃圾分类投放。
村民家庭垃圾如何处理?可回收垃圾由住户卖给垃圾收购站,不可回收垃圾由村环卫工人统一收集、投入清运箱,每两天集中清运垃圾送焚烧站焚烧;建筑垃圾送填埋点集中处理,有害垃圾交由资质企业回收处理,真正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转运、镇填埋处理”的垃圾整治新模式。
小风貌 大文明
不论移民搬迁小河新村,还是代沟村,都给人一种村容村貌靓丽的感觉,处处干净整齐,房屋与村路、广场错落有致,花园、树木绿荫成林,一派新农村美丽风貌。
“代沟村在村貌整治中,科学建设村庄集中收集点和沤肥点,配套栽植绿化苗木,建设秸秆生态围栏,选址公共空闲地建柴草堆放场、建筑垃圾填埋点、建筑垃圾堆放场,彻底解决村庄环境问题,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安装路灯、硬化村路,建文化广场,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白沙镇党委书记崔小林对前来参观的代表如是说。
清水县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遵循“设计美学”,立足于保存记忆,彰显特色,突出空间立体性、风貌整体性管控,有效避免无序建设,先后完成20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为人居环境改善奠定了基础。
村容村貌建设必须从硬件抓起。清水县260个建制村全部建成水泥路,道路硬化1073.5公里,巷道硬化覆盖率达72.6%;率先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探索出“易地搬迁型、旧村改造型、灾后重建型”等新模式,基本实现了“有新村、有新房、有新貌”;针对常年无人住“空心院”和部分有安全隐患的房院影响村容村貌的难题,启动拆违专项行动,每户补助1000元,统一组织施工队拆违复垦,彻底解决了安全隐患和视觉差乱问题。
围绕构建“全域旅游”,清水县打造优美田园乡村,累计栽植道路行道树1900公里,沿路种植花卉440公里,建成景观节点426处,完成墙面美化4.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7845盏,初步形成了一路多景、一村一景的“景观印记”。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