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薯”成了“致富薯”
初夏时节,地处祁连山浅山区的高台县新坝镇广袤的田野里一片生机。新坝镇奇峰马铃薯合作社负责人许国杰这些天总会去地里转上几圈。10多天前,合作社种植的6000多亩马铃薯即将破土而出。许国杰告诉笔者,今年合作社使用了起垄覆膜一次成型的马铃薯种植新型机械,还引进了黄皮黄肉型新品种黄金薯和希森6号,不但芽眼浅,而且口感更好。“根据今年的市场行情,我们种植的马铃薯预计收入在100多万元。”许国杰说。
新坝镇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理想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但新坝镇也是高台县重点贫困片区,自然条件较差,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有13个贫困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6户3022人。
过去,由于种植品种单一,管理粗放,靠农户的单打独斗打不开市场,马铃薯种植仅能满足农民的“温饱”,“好货”却卖不出好价钱。
面对群众增收的困境,高台县把主攻方向锁定在新坝镇传统种植的“山洋芋”上,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投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60万元,引导新坝镇上坝村群众成立了奇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流转新坝镇官沟村、南华镇永进村等9个贫困村的土地3000亩,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带领农户抱团闯市场,带动1103户农户和73户贫困户种植马铃薯,户均增收1025元。
“去年我们合作社的马铃薯产量18000多吨,纯收入达到100多万元,主要销往陕西、新疆等地。”许国杰告诉笔者。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通过订单接管的方式,与定西马铃薯研究所、陕西榆林大地种业等单位、企业合作,打破了马铃薯销难价低的困局。
有了合作社做“娘家人”,农户种植马铃薯有了“底气”。 合作社通过资金、土地、折股量化等方式入股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与贫困户签订了订单,增加他们的收入。
新坝镇上坝村村民丁会玲以4000元资金入股到了合作社。“我一年能分红六七百元,我们种的是订单马铃薯,一亩地能收3000多元,一年下来就是3万左右,去年我们也脱贫了。”提起入社的好处,她赞不绝口。
除了带领群众发展订单产业给贫困户分红外,合作社还吸纳建档立卡户就近务工,提高他们的收入。
“去年我在合作社分红4000多块钱,农闲的时候在合作社打工挣了1万多,自己家里还养了些羊、牛,一年收入总共有2万多块钱。”新生村建档立卡户石兴海去年把自家的33亩土地入股到了合作社,一年下来他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据许国杰介绍,去年合作社为建档立卡户分红12万元,共为长期在合作社打工的建档立卡户发放工资26万多元。
目前,合作社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吸纳了211户社员,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的1000多户农户种上了订单马铃薯,带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亩均收入4000元,“温饱薯”变成了“脱贫薯”“致富薯”。
“今后我们打算搞些马铃薯的精深加工,延伸一下产业链条,为建档立卡户提供更多的临时性就业岗位,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许国杰向笔者介绍道。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