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调研组李秀成一行赴安定区调研种植业重点项目
甘肃三农在线讯: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7月2日,省区划办主任李秀成等专家一行在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调研2019年耕地休耕试点工作和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等种植业重点项目。调研组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考察、座谈询问、材料核查、选点抽查为基础,先后到香泉镇香泉示范区和葛家岔镇北坪村示范区调研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到葛家岔镇黑营村、石峡湾乡新建村查看耕地休耕试点情况,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绿植作物长势情况,给予技术指导,听取技术人员和合作社负责人的意见建议。
一、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进展良好
1、区域和规模。2019年,安定区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以全区整建制的方式整体推进,覆盖全区19个乡镇,创建面积10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万亩,每个乡镇不低于500亩。选择生产基础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巉口镇、鲁家沟镇、称钩驿镇、内官营镇、李家堡镇、宁远镇、团结镇、香泉镇、青岚乡和高峰乡等10个乡镇建立技术攻关区0.5万亩,每个乡镇不低于500亩。
2、主导模式。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推具有安定特色的“轮作倒茬+地膜覆盖+配方施肥+脱毒良种+药剂拌种+早播密植+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的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在旱作区大面积推广“黑色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技术模式,二阴区推广“黑色地膜覆盖单垄双行微沟垄侧栽培”技术模式,灌区重点示范推广:“膜下滴灌+膜上覆土”、“垄膜沟灌”、“ 垄作沟灌”等技术模式,配套推广优良品种脱毒、早播密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耕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技术。
3、关键技术。在2019年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中主要示范推广轮作倒茬、种薯处理、配方施肥、膜上覆土、膜下滴灌、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等七项技术。
经过连续12年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品种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基地主体化和耕作机械化,有效提升了全区马铃薯生产水平。
二、耕地休耕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1、面积全面落实。2019年安定区耕地休耕试点工作任务面积5万亩(新增1万亩),安排在石泉、青岚(新增1000亩)、葛家岔、称钩、巉口、鲁家沟、白碌(新增3000亩)、石峡湾(新增3000亩)、新集(新增3000亩)9个乡镇实施,实施对象为3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面积5.109万亩。由于今年雨水较多,墒情好,绿肥出苗率和长势良好。
2、物资完成招标采购。今年安定区耕地休耕试点工作物资采购分绿肥种子和生物有机肥两大类,总采购金额为686.125万元,其中:绿肥种子462.5吨,共451.125万元;生物有机肥2000吨,共235万元。于2月20日进行了公开招标,物资全部到位,播种于5月底全面完成。
3、休耕协议按时签订。实施耕地休耕的乡镇行政村与参加试点的新型经营主体已全部完成休耕协议的签订,共签订休耕协议37份;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也全部完成,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394份。
4、休耕面积核实上报。今年区上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对新增1万亩休耕地块的四至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原有的4万亩休耕的地块信息核查和调整。通过核查和调整,进一步夯实了面积,共落实面积为51090亩。地块信息正在核实上报。
5、耕地质量监测有序开展。为做好耕地休耕试点区域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对新增10个休耕耕地质量固定监测点和对照进行了取样,完成监测点土样采集10个。通过对10个监测点开展定位监测,全面掌握试点区域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科学评价耕地休耕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提出用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为完善耕地休耕制度,扩大休耕实施范围,为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6、建立工作档案。对省市区下发的休耕文件、上报的文件、土地流转合同、休耕协议、土地四至信息、休耕图等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类存档,并由专人负责。
7、加强指导服务。(一)成立专家指导组。成立休耕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我们成立了由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赵贵宾同志任组长,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重点实验室主任柴强同志任副组长,省市区技术专家和农技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二)发布技术意见。休耕试点工作启动后,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制定了绿肥种植技术规程,印发给相关乡镇和休耕主体。并在关键农时阶段发布技术意见进行指导。(三)技术培训观摩。为了推进休耕试点工作,在休耕每个关键农时阶段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和技术培训,准备在绿肥翻压时进行现场观摩。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