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县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升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水平
今年以来,临潭县紧盯农牧民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以推动强村富民为整改目标,扎实有序推进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突出组织领导这一保证,全面夯实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力亲为、步调一致、合力攻坚,及时分析研究合作社规范运营相关事宜,成立专项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统筹协调。制定下发了《专项整改工作方案》,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工作任务、时限要求,形成了“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整改工作机制。36名包抓乡镇县级干部切实肩负包抓责任,具体指导推动问题整改。先后制定了《临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临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临潭县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合作社的规范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配备合作社辅导员100名,全县所有合作社实现辅导员全覆盖。为66家湖羊和黑驴养殖合作社选派40名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全程开展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全面夯实整改工作基础。
二、聚焦从严从实这一要求,全力推动问题整改。坚持把从严从实贯穿于问题整改全过程,从2月份开始,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农业农村、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扶贫等部门,对已注册的1239家合作社进行了3次全覆盖摸底清查,全面摸清了全县合作社运营情况。按照“运营规范,运营较规范,一般运营,未运营,吊销注销”五种类型分类建立整改台账,运营规范的256家,运营较规范的121家,一般运营的392家,未运营的50家,吊销注销420家。对运营规范的合作社,持续强化指导服务,帮助合作社切实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带贫能力,积极争取创建示范社。截止目前共创建各类示范社158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0个,州级25个,县级120个。督促运营较规范和运营一般的合作社按照“12有7齐全”的标准全面整改完善。对470家未运营、且无发展条件合作社予以清理注销,截至目前,已引导注销80家、吊销营业执照340家,并在《甘南日报》进行了登报公示。对新注册成立的合作社采取由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审查的办法,严把合作社准入和发展质量关。
三、坚持提质增效这一关键,全面推进规范发展。把合作社的关键点放在提质增效上,全面落实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全面加强合作社规范运营,有效增强了合作社自身发展能力和带贫增收能力。加大资金和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整合扶贫资金、涉农资金,为70个合作社落实资金720万元,扶持完善基础设施、购置机械设备、技能培训、土地流转和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等;落实产业贷款7774万元,支持运营规范的合作社发展产业;鼓励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业保险,贫困村合作社在特色产业保险政策落实中做到了全覆盖;投入620万元,对32家湖羊养殖合作社和34家黑驴养殖合作社进行以奖代补,每带动一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奖励2000元,每带动一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达到脱贫目标的奖励2万元。坚持依靠制度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全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特别注重合作社财务规范管理,引导合作社通过聘用专业财会人员或委托代理记账的方式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了合作社财务收支透明,有力提升了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水平。
四、紧盯强村富民这一目标,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把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作为合作社发展的终极目标,充分借鉴“庄浪模式”“宕昌模式”等先进典型模式,成立了临潭铭鑫羊业联合社、临潭黑驴王子联合社两个特色产业联合社及联合社成员社66家。推行“资金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内联外引、合作共赢,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保险”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依托中天羊业,积极培育湖羊养殖基地,大力实施“431+”肉羊产业发展模式(“4”即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公司四方合作,“3”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1”即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已带动32家合作社养殖湖羊1.8万只;依托红星伟业,成立黑驴养殖基地,实施“531+”黑驴产业发展模式(“5”即国扶公司、红星伟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公司五方合作,“3”即“三变模式”,“1”即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由合作社统一饲养,“+”村集体经济、技术指导员、党建指导员等促进黑驴产业发展),带动34家合作社养殖黑驴3000头;联合天士力中天药业,成立中药材基地,实施“6233”中药材发展模式(“6”即“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2”即对入股农户种植且符合公司收购标准的中药材高于市场价收购,高固定分红,“3”即保销售、保收益、保品质,“3”即就地回收、就地加工、就地就业),带动40家合作社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2万亩以上。三种模式齐头并进走上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建基地”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了贫困户的“小手”,实现农牧业经营主体、农牧业社会化组织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互赢,使农牧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股民,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建立起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多方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龙头企业和70家合作社累计吸纳6600户建档立卡户入股资金1.09亿元,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突出因地制宜,产业类型不断扩展,合作社产业涵盖高原夏菜、饲草料种植加工、中蜂养殖、土鸡养殖、虹鳟鱼养殖、农机服务、旅游餐饮和铜器加工、刺绣等特色手工业,如:嘉园合作社带动全县4800多户群众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其中,带动1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4500元,特别是吸收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0多人稳定务工6个月以上,人均创收1.5万元;壹贰叁藏蜜养殖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0余人就业,辐射带动王旗镇15个行政村100余户养蜂8000箱,年产值达720万元;双龙铜器加工合作社,年生产销售铜器产品约2000余件产值450万元,带动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并吸收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人长年稳定务工,其中6名残疾人,人均创收2.4万元,基本实现了发展壮大一个合作社,培育带动一方群众稳定增收的目标。(临潭县产业扶贫包抓工作队 供稿)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