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换挡 多方共赢——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之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手牵着农民,一手握着市场,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为此,我省采取得力措施,重点向能力薄弱、不规范、空壳合作社“亮剑”,努力解决贫困村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全省产业脱贫的步伐。
缺啥补啥 分期分批抓整改
盛夏六月,广河县乡村的田野里,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贮饲料长势喜人,红色的饲舍点缀其间,形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无牛羊,不成家,这是旱作农业、养殖业发达的广河县传统的养殖习惯,同时也道出了这里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
产业发展离不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提升贫困村发展能力,广河县建设了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好的合作社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广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进福介绍,产业扶贫合作社是基础,选好产业是关键,广河县产业扶贫工作依托旱作农业、粮改饲、牛、羊四大特色产业,着力抓粮改饲助推养殖业增加群众收入,稳定脱贫。
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社经济指导处处长徐麟辉介绍,目前,我省农业合作社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譬如产业缺乏、基础薄弱、人才缺乏、引领不利等问题,为了整改提升合作社发展,根据各种类型列出任务责任清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社一策”制定方案,分期分批抓好整改。
据介绍,我省7月份将完成约70%的整改任务,8月份基本完成,9月底前要圆满完成巡视整改任务。
截至目前,全省贫困村合作社运营规范的11699家,占32.13%,比5月底提高2.03%;运营较规范的5498家,占15.1%,比5月底提高3.96%;运营一般的8445家,占23.19%,比5月底降低3.59%,比2月底降低17.9%,合作社整改工作进展良好。
提质换挡 改变传统经营模式
牛羊养殖是广河县水泉乡老庄村的传统主导产业,全村养殖合作社5家,养殖大户20户,为了盘活资产,村两委创办了进华牛羊饲养专业合作社。老庄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肖进华说:“我们依托本村的养殖优势,在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带动下,羊存栏3500只,年出栏达羊13000只,该合作社通过养殖销售相结合的模式,去年经营收入达到了540万元,带动当地97户贫困户增收。”
得益于进华合作社带动,贫困户马油素夫已于2016年脱贫了,他告诉记者:“之前我家仅有几只羊,平日靠几亩薄田要养活一家8口人,2104年我将5万元的双联惠农贷款入股合作社,到了年底,能拿到一万元的分红,有了分红,我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现在羊存栏达到1000只,为了解决卖难问题,合作社还给我帮忙找销路,每月能销售200只羊,现在我家由以前年均收入2000元左右提高到15万元。”
袁碧刚是徽县青泥黑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所在的大河店镇火石村属于建档立立卡贫困村。多年来,群众收入主要靠种粮食,收入很低,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扶贫产业空白,群众增收门路有限,为此该村提出“劣势变优势、优势变产业、产业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收入”的产业扶贫发展思路,于2016年成立了徽县青泥黑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建成两年多来,发展青泥黑猪577头,通过网上定购、现场认购等方式,共出售仔猪110头,育肥猪124头,存栏353头,累计销售收入63.3万元,股民分红30.7万元,村集体累计分红12.4万元,群众1000元的股金实现红利410元,贫困户享受每股410元红利的同时,每户还享受了村集体红利分配给贫困户的1600元。”袁碧刚介绍。
徐麟辉介绍说:“农民合作社是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省上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和措施,急需合作社来接盘落地,迫切需要合作社或者龙头企业来承接运作。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的农村‘三变’改革,也急需合作社更好发挥牵引作用。”
据了解,去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0万多家,比2017年增加15300多家(据了解我省合作社数量居全国第六位),社员189万人,带动农户28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加9.4万家、123万人、带动农户105万户,入社农户比未入社农户平均收入高出20%以上。
多方共赢 提升合作社带动能力
“我以前种过地、打过工、经过商、也和别人一起办过合作社,都没有成功,自己看到的合作社基本上都是几个人打着大家的名义办的,经营模式不科学,股东之间经济纠纷突出、时间不长就散伙了,合作社的发展既没有生命力,又没有任何效益可言。”袁碧刚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整合人力、整合资金、整合资源‘三个整合’的发展模式,通过签订‘社联社’协议,将周边的贫困村整体纳入产业链条,实行‘一分六统’,分基地建设,统一提供品种、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模式养殖、统一使用品牌、统一产品标准、统一价格销售,让更多的贫困村直接使用品牌,共享产业红利,实现抱团发展。”
广河县依托牛羊优势产业,创新合作社发展四位一体“广河模式”,即产业发展公司带动、合作社联合总社带动、区域性农民合作社带动、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带动4种模式,整体推进全县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随着各地合作社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去年我省已完成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任务。在全省1979个贫困村新建了2862家合作社,比新建2173家合作社的全覆盖任务多了689个。发展中探索建立了多方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庄浪模式”、“宕昌模式”、“联合社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等提升合作社带动能力的发展模式。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