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搬出穷窝窝 开启新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深化脱贫攻坚,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靖远县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易地扶贫搬迁+高效产业”的脱贫模式,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加强服务,确保广大搬迁贫困群众挪穷窝换新貌,早日脱贫致富。
这两天,正是秋季新学期开学报到的日子,在靖远县坝吴公路两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三滩镇银滩小学也迎来了第一批新生,搬迁群众带着孩子们前来登记报到。“我从石门搬到坝吴,带着三个娃娃来到这里报名,一个上一年级,一个上三年级,还有一个上四年级。学校环境我看都挺不错的,挺好的。”石门乡硝水村村民王全忠说道。
三滩镇银滩小学教导主任刘庆明向记者介绍:“我们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若笠乡、石门乡,也有刘川下来的,老师大多来自若笠乡,一些青年老师从石门乡抽调而来。”
坝吴公路两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搬迁安置若笠、石门、双龙、三滩4个乡镇贫困群众835户3391人,配套建设了文化站、卫生所、幼儿园、小学等公共基础设施,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放心、舒心。
石门乡路庄村贫困户张生寿的老家是干旱山区,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经济收入十分有限。今年8月份,他家三口人只花了7500元就搬入了坝吴公路两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新家。住上敞亮的新房,张生寿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我们觉得很欣慰,这都是政府的好。搬到这个地方后,我在产业大棚香菇园里打工呢,对我来说,能有这么好的打工条件挺好的。”
石门乡副乡长韦性东说:“我们石门往坝吴移民搬迁点搬迁了一共是371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是273户。产业一共建了60座大棚,全部发展香菇产业,最终就是为了确保老百姓‘搬得来,住得下,能致富’。”
新家园孕育新希望,新环境承载新梦想。同样是易地搬迁户的宋东芳,说起新家,总是兴高采烈,喜不胜收,“我们在若笠乡的房子都是土房,下雨的时候还漏雨,房间又少,家里人生病看病也不方便。今年六月份搬到碾湾坪安置区的小楼房里,三室一厅,住着又舒适又明亮,家里人方便了很多。”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按照省市产业扶持政策,碾湾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建有香菇产业园,鼓励群众大力发展香菇栽培产业。宋东芳今年才从山东的一所大专院校毕业,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毅然回到家乡,既可以就近务工,还可以照顾家里人,“七月份进入香菇棚打工,每天100块钱的工资,我感觉自己很充实很快乐,我在这里既可以赚到钱还可以学到技术。我想以后自己租棚干,以后挣到钱,帮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若笠乡副乡长张生东说:“碾湾坪安置区香菇脱贫产业园计划建设香菇种植大棚135座,目前已经建成84座,进棚生产的已经有45座。目前在合作社长期务工的有20余人,周期性务工的有100余人,都是咱们碾湾坪安置区的搬迁群众。在收益分配方面,我们的贫困群众、合作社、村集体按照6:3:1的模式进行收益分红,近期我们合作联社计划组织群众进行首次分红。”
靖远县按照“变旱为水、下山入川、出乡进城”的总体思路,以“集中安置为主、插花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规划了“城区、园区、川区、中心镇村区”4个集中区域和多个分散安置点,全面推进解决好易地搬迁项目建设和产业配套问题。自2016年以来,共投资18.3亿元,实施了糜滩镇碾湾坪、东湾大坝、乌兰镇东关村、五合白茨林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7个,搬迁安置群众5346户217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40户18436人,有力夯实“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基础,全方位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