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底色” 提升“颜值” ——崆峒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崆峒区活学活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以治脏、治乱、治污为重点,全力实施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崆峒。
“脏乱村”变成美丽村
7月21日,记者在崆峒区柳湖镇赵堡村新建小康屋片区采访,映入眼帘的条条水泥村道直通家门,两边庭院民房错落有致,鲜花在房前屋后摇曳;几位老人在整洁的文化活动广场健身,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环境比以前好多了,路通了、自来水有了,家里还修了化粪池,厕所也干净了。以前可不是这样,苍蝇乱飞,雨天污水到处流。”村民霍志金指着门外的村道开心地说。
霍志金家里5口人,住着225平方米的小二楼,院内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据介绍,他家是去年八月从山上搬迁而来。
“清理前,村庄河沟渠塘臭烘烘的,垃圾粪污到处都是,村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清理整治后,村庄一下子变美了。”赵堡村村主任陈志军说。
2016年,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基础,针对环境整治中的“痛点”“难点”“盲点”,村上让村干部、党员带头,先从村干部家开始整治,村民渐渐从阻拦变为支持整治工作。村里长年累月积攒的垃圾被彻底清理,村庄河道闻不到臭味了,残垣断壁也不见了,村容村貌换了新颜。
同时,村上委托设计公司对村貌进行美化设计。设计突出“一中心、四片区”的特色功能,将村庄分为改造区、新建小康屋区、休闲农业体验区、农家乐片区。启动村内道路硬化、村民改厕净化、安装路灯亮化、文化广场美化等“五化”工程。
“赵堡村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硬化道路1公里,绿化10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50盏,修建文化广场2000平方米,修建卫生厕所100户,并完成其他附属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已硬化道路1公里,绿化1000余平方米,建成文化广场1处,完成农户改厕118户。”柳湖镇干部吴永亮说。
此外,赵堡村紧盯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着力在规划引领、基础提升、产业富民等方面聚焦发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村规民约,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积极开展“美丽庭院”“整洁村组”“和谐五星”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建立了以桑德公司保洁员为主,公益性岗位人员、有劳动力的低保人员为辅的保洁队伍,组建了以村组干部为主,乡贤、党员为辅的卫生整治巡查队伍,实行“日巡查、周评比、月通报”的工作机制,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力推进“厕所革命”
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健康和村庄环境状况。
崆峒区针对农村地域特点,村庄结构布局和群众生活现状,坚持因村因户施策,分年度安排改厕任务,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在污水管网覆盖到城市中心区域的乡村,推广“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在群众居住相对集中地川道源区,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和“双翁漏斗式”厕所;在群众居住分散、偏远的干旱或高山区,推广卫生旱厕,做到宜水则水,宜旱则旱。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崆峒区采取“学习观摩、抓点示范、全面推进”的方式,组织乡镇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赴泾川、隆德、清水等县考察学习。最终区上决定按照“整村推进、分类示范、自愿申报、先建后验、以奖代补”的原则,在柳湖、白水、花所3个整村推进示范镇和安国、永红、王沟、芦寨等10个示范村先行试点、示范带动。
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改厕3449户,有效提高了农村卫生厕所落地率和群众满意度。
大力推进“垃圾革命”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关键小事,更是社会发展大事。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全区‘垃圾革命’,决不能让垃圾问题成为美丽乡村振兴建设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崆峒区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士说。
崆峒区党委领导周密分析、研判,大胆创新,推出“三项举措”,以“垃圾革命”撬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美丽乡村“颜值”。
首先,整合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岗位、环卫设施等项目资金,启动和实施农村环卫一体化处理项目,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与北京桑德环境资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该公司负责全区各乡镇、村社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处理等环卫作业,从根子上解决了农村卫生保洁难、保持难、垃圾清运难、处理难等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桑德公司进驻17个乡镇230个行政村,日清理垃圾100吨,清运处理生活垃圾4.1吨。”崆峒区农业农村局上述人士说。
在监管方面,采取智能化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开发了智慧村镇环卫服务系统,对每辆环卫车装配一套桑德盒子产品,对环卫工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施作业跟踪监控。
“远程监控,跟踪监督,既督促了桑德公司服务质量,又有效遏制了村民垃圾随意倾倒及城区垃圾下乡倾倒的行为。”崆峒区农业农村局刘亚峰介绍。
与此同时,崆峒区建立“日检查、季兑现、年考核”的方式,加强了对桑德公司运营情况督察考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实现了对市场化运作的动态管理。同时,区上建立联动机制,一个乡镇确定一名分管领导统筹推进乡村环卫一体化工作,协调市场化运作中遇到的问题。
全力推进“风貌革命”
崆峒区在深化全域“风貌革命”中,把乡镇作为推动的主体承载力量。乡镇以创建“清洁村庄”和“美丽庭院”为载体,应用微信广泛宣传动员,发放“崆峒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倡议书”,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
今年全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以来,各乡镇集中时间开展“四清三增两拆一改”,即清垃圾、清粪污、清柴草、清塘沟,增绿、增美、增亮,拆旧屋破房、拆残垣断壁,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这次活动,参与人员众多、阵势庞大,让崆峒区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夏季,清理积存垃圾1.4万吨、村内沟渠1060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5178吨。
“乡村残垣断壁、违章建筑不见了,乱推乱放的不见了,树多了,绿化也美了。”光明村的荆大霞深有感触地说。
硬件是改变乡村风貌的基础。崆峒区在深化基础提升中,大力实施“四好公路”建设,实现了全区村村通水泥路,实施农村畅通公路工程687.7公里;推进农村安全饮水、用电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村级幼儿园74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93个。一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雨后春笋般建起;一道道绿化、美化的乡村道路,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