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字号产业聚力发展的武山样板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想要发展特色产业本就是困难重重,如何聚力发展产生规模效应更是关键,而天水武山城关工业园就走出了一条集中规模化发展的路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里让新兴民营企业、传统国有企业在园区内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民企的摇篮
虽然已入寒冬季节,但在工业园内的陇浆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我们是甘肃省第一家把传统陇原‘浆水酸菜’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销售的企业。”陇浆源副总魏翠霞向记者介绍,为了攻克浆水酸菜的中药药理药性及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的难关,解决了菌落、菌群的分布及菜液分离技术,公司先后与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实验平台及科研团队历时十多年,实验13000多次,取得与之相关的发明和实用型技术专利。
有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如何进行规模化生产就是关键,找建厂所需土地和资金一时间成了魏翠霞的“心头病”。
“当时,我们了解到了天水武山城关工业园正在进行招商引资,有很多优惠条件,接洽了几次后就决心落户在这里。”没有让陇浆源失望,如今依托武山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深度开发蒲公英、曲曲菜等养生食疗野菜系列酸菜凉菜及浆水饮料,真正地把绿色、有机、健康、传统和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
经过一年多发展,陇浆源投资1200多万元,已在武山县工业园区拥有1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楼,35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和一条现代化酸菜凉菜生产线,真正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的目标。
同样与陇浆源一样,武山县广丰糖业虽然早已是当地民营企业的龙头,但曾经也遇到了发展空间有限的困境。入驻城关工业园区后,广丰糖业立马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建厂,引进国内同行业中先进的冰糖生产设备建成精致冰糖生产线3条,可年产冰糖一万余吨,年营业收入7560万元,实现利税1512万元,在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同时,给当地物流及相关产业链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企的沃土
武山城关工业园区不仅让新兴民营企业获得了成长的沃土,也让许多国有企业焕发了新春。
始建于1966年的甘肃天宝塑业是由国家轻工业部投资西北的第一家农地膜生产企业,已有50多年农膜生产历史,号称西部“塑料王”的老字号企业。就是这样一家老字号国企如今也承受着产品升级换代、生产厂区与城市规划发展的矛盾。
“原本我们的厂区是在天水市城中心位置,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产能升级的新需求,厂区搬离市中心迫在眉睫。”天宝塑业总经理孙三友告诉记者,通过多方面的考量和实地考察,最终决定把新厂区搬进武山工业园区。
经过这么一次“折腾”,天宝塑业迎来一次新的春天。
“出城入园项目建设主要针对公司现有设备产能状况、产品结构及十年内行业发展趋势,本着节能高效、合理架构、市场领导的原则,公司对一批高能耗、低产出、工艺落后的设备进行淘汰,并借出城入园时机预备购进一批行业新设备,引进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扩大产能和补充产品空白,促进高效低耗的流水线、流程化生产。”孙三友认为,出城入园项目建设在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是非常有必要的。
记者了解到,天宝塑业的项目建成后日产地膜能力为100吨以上,棚膜50吨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处理能力1万吨以上,年实现销售额5.3亿元。
抱团取暖实现共赢
“从2011年就开始筹划建设属于武山自己的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600亩地如今已全部完成建设,二期新储备土地1200多亩。”据武山县城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根喜介绍,目前武山城关工业园共有工商企业23家,总投资规模达20.7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
据了解,武山县工业园区规划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中药、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是武山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县城-洛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地段和新城区,与310国道、连霍高速、陇海铁路等主干交通连接通达,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内,路、水、电、热、气、网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实现了“七通一平”。
李根喜表示,政府按成本价出让土地后,园区坚持入园企业自己建设自己经营,管委会统一管理服务的模式,给企业更大自主发展空间,让其能快速成长。去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解决就业3200人。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李根喜也意识到,园区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们园区的企业总体来说科技含量小,规模大都较小,市场竞争力有限,基本仍处于‘照单生产’的阶段。未来,必须要多方抱团取暖实现共赢。”
在二期入园企业的选择上,武山县将更严格地把控准入关,坚决不选择国家淘汰产能,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也要一票否决,努力把武山工业园打造成为符合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标杆园区。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