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产业须先行
省长唐仁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省2020年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协同推进‘五个振兴’。”
在本次“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记者采访发现,许多代表委员围绕产业振兴,纷纷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着力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上狠下工夫,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戈壁生态农业”的论述,让省政协委员寇克国深有感触。近年来,寇克国在高台的1万亩戈壁滩上,发展起了戈壁农业。建有红枣、枸杞、玉露香梨等特色果品基地6300亩,种植紫花苜蓿2000亩,高标准日光温室136座,发展林下经济、养殖枸杞鸡1万只。
在此基础上,寇克国用养殖场的羊粪做成有机肥,保证果蔬、苜蓿的肥料;在供水的地方修塘坝养鱼和螃蟹,连鱼的饲料也是“环保”的鸡粪。这种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结合的循环农业业态,让他们公司的农产品在市场上非常走俏。他建议,产业兴旺,必须依靠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业“有赚头”。
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治理,很多代表创造性地提出“乡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治理产业化”,即将保护生态和发展富民产业同步进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达到生态治理的效果。
“金塔县目前已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17万亩梭梭树基地,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地农民通过在梭梭树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可谓一举三得。”省人大代表、金塔县县长杨国文介绍,“可以说,梭梭在金塔的种植,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一个好例子。”杨国文建议,我省应增加投入,进一步推动乡村生态绿化产业的发展,将乡村生态绿化发展和农民增收协同推进。
来自山丹的省政协委员、山丹马场总经理王永军说,近年来通过退牧还草、禁牧休牧,山丹马场控制了载畜量。在草原生态步步向好的同时,山丹马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特色养殖业、规模种植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并举的局面。马场生产的牦牛肉、藏羊肉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菜籽油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山丹马场得到生动实践。
王永军建议,下一步我省应下大力气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走高标准保护之路、绿色发展之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