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建设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陇西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近年来,县上以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致力建设“丝路重镇李氏源、千年药乡养生地”,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35亿元,对GDP的贡献率25.6%,对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26%,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20.8%,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主产区约40%、全县接近三分之一,中医药已成为富民强县的区域首位产业。特别是把标准化种植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绿色、道地、生态、有机”的理念,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下大力气破解品种混杂、种子种苗退化和农药残留超标等因素导致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减少、品质下降等问题,有力保护了绿色道地品牌。
一、科学规划布局引领基地建设。坚持把规划引领作为前提和指导,2018年以来相继编制印发了《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和中药材种植、种子种苗引进、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良种基地建设为主的“1+4”规划体系,为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提供了遵循和依据。坚持因地制宜布局,充分结合县内区域实际和产业发展基础,将首阳、福星、双泉、碧岩、菜子、文峰、柯寨、永吉等8个乡镇确定为中药材生产重点乡镇,每年布局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以上,先后建立省级中药材(黄芪、党参、黄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3个。今年以来,县上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及机械化收获(宕昌)现场会精神,立足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的定位,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指导帮助下,及早谋划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全流域规划,确定了“一圃两带”的总体布局(“一圃”即打造集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及科技示范于一体、占地200亩的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两带”即以福星镇为主并覆盖德兴、柯寨等6个乡镇的福星梁带建设2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带,在永吉乡建设1000亩生态有机示范带),目前已栽植完成基地建设任务的62%。
二、强化标准应用指导基地建设。坚持把标准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来抓,紧盯产业全链条发展建设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快产业标准化进程,助推了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把种植环节标准作为保障中药材源头质量的关键,积极搭建标准研究平台,先后组建成立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及甘肃陇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材检测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一院三中心”,挂牌成立省食品检验研究院陇西分院和省药品检验研究院陇西分院,与天士力集团合作成立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加强与省直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下大力气开展中医药标准的研究制订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农业系统技术人员力量,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广泛开展大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研究、提纯复壮和不同模式、不同环境种植试验及质量追溯、检验检测等工作,通过不断的试验总结,先后制订黄芪、党参、甘草等道地药材种子、种苗培育和标准化种植栽培技术操作规程18个,通过省质监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并全面启动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CMA认证,已立项的蒙古黄芪、党参、黄芩等3个种子地方标准正在公文审核,红芪等7个种子地方标准已完成草案编写。加大标准实施及应用推广力度,结合已制订颁布的标准和“三品一标”生产技术规范及省级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编印了《陇西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严把机械深松、种苗选择、施肥、种植方式、病虫害绿色防控五个关口。种植前进行机械土壤深松,深度达到35厘米;种苗选择无腐烂、无病斑、一年生的一级和二级苗;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采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保水剂相结合;种植采取露地开沟种植、地膜露头种植、移栽机机械化种植三种方式,围绕土壤处理、种苗处理、蚜虫和白粉病防治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并对田间管理、采挖、产地初加工作出了指导规范,保障了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同时,健全完善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和追溯体系,依托县、乡、村三级监管平台在基地核心示范区分片区建立质量安全监测点,落实“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制度,做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三、融合农机农技服务基地建设。坚持把机械化生产和技术服务作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农机农技融合,不断迸发农业新动能。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在今年确定的标准化基地核心示范片带专门组建成立了一个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在核心示范村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8个,配备耕种、施肥、植保、收获、农产品初加工等大中型农机具42台套,为100户种植大户配备小型耕种收农机具100台套,开展土壤深耕深松、机械化种植等服务,有效减少了人工投入。据测算,机械化作业较人工种植亩均可节约成本800—1000元左右。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组建了省内外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省、市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家团队和技术服务小组,全县抽调65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面开展技术攻关、指导和培训,重点在土地流转、土壤处理、种子种苗质量、生态仿野生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地质量追溯、农业保险和技术培训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强化技术培训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今年培训合作社辅导员、合作社领办人和业务骨干、植保员、农机手及药农4600人次,建立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技术服务指导网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应用力度,重点引进陇芪1号、陇芪2号、中柴1—2号、渭党1—4号等新品种,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抗旱保水剂等新技术,提升了基地建设科技含量。
四、培育经营主体带动基地建设。坚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龙头企业订单种植、企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农户分散种植三种方式,实行统一物资补助、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组织回收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全力打造绿色有机标准化药源基地。主动对接省内外中医药企业开展订单种植,支持国药集团、千金药业、一方药业、中天药业、丽珠药业、普尔康药业等11家企业按高于市场5%—10%的协议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8000亩。鼓励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县内服农农机、振文种植等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贫困户土地入股、托管、租赁、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建设药源基地5600亩。积极引导广大药农认识和应用绿色生态标准化种植,通过对农药、化肥、机械化耕作、土壤深松等方面给予补贴的方式,扶持福星、德兴、柯寨、永吉等主产区乡镇农户分散种植中药材7400亩。同时,充分发挥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和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的平台功能,建立“中药材产销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户”的购销体系,引导合作社、示范户规范进行线上线下交易,畅通销售渠道,确保全县中药材种得好、销得好、卖好价,全力保障经营主体和药农收益。
五、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基地建设。坚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通过“财政补一点、企业筹一点、农户拿一点”的方式,建立了政府支持为主、企业(合作社)投入为辅、农户投工投劳为补充的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积极汇报衔接,争取到位省农业农村厅扶持资金1000万元,示范带动和助推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并以陇西为主、辐射岷县和渭源县谋划了中药材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正在对接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资金支持。特别是千方百计克服财力十分紧缺的困难,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作用,多渠道筹措整合产粮大县奖补、产业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860万元,用于支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方面,有效弥补了基地建设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加大补贴力度,按照适度规模化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原则,对核心示范基地内涉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流转土地建设药源基地的企业(合作)社,根据不同规模、不同标准给予化肥、机械方面的物化补贴,有力调动激发了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全面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积极推进中药材品种保险试点,探索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有机融合机制,今年规划的2.9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和生态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全部投保参保,为基地收益增添了又一重保险。
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陇西县注重协同发力,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全过程监测、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加快中药材产业全链条、高效益发展。推进药材加工精深化,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入驻国药集团、广药集团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全县较大规模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通过GMP认证24家,个体加工户3800户,年加工转化中药材30万吨,正在加快推进甘肃陇药标准化生态产业园、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谋划争取中国甘肃(陇西)中医药信息物流港(李氏故里中医药健康城)、中药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初步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推进原药仓储规范化,建成了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周转量200万吨;正在建设的总投资4亿元的中国中药陇西中药材交易仓储中心设计仓储规模8万吨,建成后全县规范化静态仓储能力将进一步增加;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现代仓储物流智能云仓集成计算机控制、智能收发作业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中药材仓储立体化、智能化。推进市场交易信息化,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可满足3000多个固定商户和2000多个摊位正常交易,年交易原药材和饮切片50万吨、交易额近百亿元;由省政府批复建设的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集交易、交收、仓储、物流、检测、融资、质量追溯服务于一体,运用“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交易,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目前上线交易品种44个,日交易额500—1000万元。推进产业培育品牌化,“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被命名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高标准、高规格承办了两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学术交流、招商引资、标准发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编辑:庞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