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认准“厕”重点 建好“旱”厕所
去年以来,定西市上下把“厕所革命”作为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大民生工程,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一年来,新建改建户用卫生厕所5.6万座以上,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任务,7县区行政村公厕覆盖率均超过了70%,改厕满意度达到了92.3%,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立足“群众主体”这个根本,夯实改厕基础。坚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确保了改厕工作“接地气”。一是摸底调查,找准改厕切入点。按照省、市“1+9”文件精神,以县区为单位,对全市农户按照是否计入改厕基数、是否已改建卫生厕所、计划改厕年份和改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排摸,详细掌握了全市需要改厕的53.4万农户的现状底数和需求情况,以此为依据确定农户和整村推进改厕优先序,算好“改厕帐”精准推进,并为合理确定卫生旱厕等改厕模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宣传先行,提高改厕积极性。发放了《定西市农村“厕所革命”政策问答》等宣传资料13.2万多份, 张贴标语横幅5千多条。部分乡镇分批次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赴县内外实地考察,让群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改厕好处,提高卫生意识,坚定改厕信心,由“让我改”变成“我要改”。三是分类施策,确定改厕路线图。根据“易旱则旱、易水则水”的原则,在靠近城镇经济条件好并具备取暖设施的、安装污水管网设施的,以水冲式卫生厕所为主,着力解决“用的好”的问题;在川道地区、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易地搬迁安置点等地方,以多种类型的无害化卫生厕所为主,在高寒、干旱山区及偏远分散农户,以卫生旱厕为主,着力解决“用得上”问题。根据一年来的改厕实践,卫生旱厕具有使用简单、维护方便、粪污资源化利用、不受高寒影响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在缺水地区、交通不便的山区和粪便资源利用的村庄比较适宜,群众也易接受。2019年全市共计改建接入管网的水冲式厕所1404座、卫生旱厕1.7万余座、其他多种类型的无害化卫生厕所3.8万座,卫生旱厕占到改厕总量的三分之一。
二、扭住“群众满意”这个关键,把牢改厕关口。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务实推进,把群众满意作为改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严把产品质量关。坚持源头把控,在改厕之初,就明确厕具材料质量标准,严格选择供货商,落实多部门联合检验监管职能,并协调厕具材料供应商及时为农户提供售后服务。二是严把技术指导关。结合定西实际研究编制了《定西市农村户厕建设技术指导方案》,各县区都举办了改厕技术培训班,多数县区还邀请省级改厕专家王冠华主任对县、乡改厕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市县乡各级都设立了改厕投诉监督电话,及时解答群众咨询、受理反映事项。三是严把施工质量关。以“白天夜晚能用、一年四季能用、刮风下雨能用”为目标,县乡两级采取划片包干,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高频次深入改厕现场指导施工,为群众讲解建厕、改厕、管厕、护厕知识,及时发现纠正农户改厕中出现的选址不科学、安装不规范等问题,保证改厕质量,用党员干部与技术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四是严把考核验收关。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自查自验及考核验收工作,按照改厕验收档案逐项逐户摸排登记,对验收不达标及存在问题的户厕记录在案并限期整改落实。同时,坚持建设使用与排查整改同步推进,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存在问题厕所3044座,整改到位2812座,整改率达到92.4%。
三、聚焦“推动落实”这个重点,压实工作举措。按照市级统筹、县区抓落实的改厕推进机制,强化上下联动、协同配合,找准着力重点,全力推进全市改厕工作。一是坚持及时调度。实行周调度、半月分析、月通报的工作机制,并将改厕进展情况列入每月一次的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报告内容,根据工作开展及平时督导情况,印发工作通报6次以上,对工作进度缓慢、措施不力的县区和部门下发督办件和督促整改通知,压茬推进工作,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二是坚持资金保障。在市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上拿出200万元、县区共计投入4538万元用于“厕所革命”,使改建卫生厕所的财政奖补平均每座达到1500元以上。特别是改厕任务最多的临洮县一次性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改厕工作,有力地推进了2万座改厕任务的完成。三是坚持示范引领。按照“先分类试点,再示范推广”的思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积极推广多种类型的改厕设备,在村社干部、党员群众、改厕积极性高的农户家中先行试点示范, 让老百姓亲眼见、亲自试、反复比,营造学有榜样、建有遵循的良好氛围。四是坚持建管并重。按照“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渣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的要求,搞好建管衔接,在整村推进的改厕村配备吸粪车207台,推行企业上门清掏粪污模式,形成财政支持、村级补贴、农户付费、社会参与的后续管护机制,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编辑:庄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