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 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曾经,马铃薯是定西这方土地上的“救命薯”,如今,马铃薯在陇中儿女手中实现了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的华丽蜕变。
1996年以来,定西市充分利用马铃薯品质优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脱贫致富工程来培育和推进,从自给自足到规模扩张,再到产业培育,经历了属于定西特有的富民产业发展历程。
(一)
初秋时节,渭源县五竹镇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里,随着马铃薯收获机的高效率作业,一个个黄澄澄的马铃薯散落在地里,社员们动作娴熟地将马铃薯去土、分拣,装进编织袋。
与此同时,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无菌生产车间里,十几万株新培育出来的马铃薯脱毒瓶苗生机勃勃。
渭源县地处西秦岭末端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高寒阴湿冷凉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里成为马铃薯良种繁育的理想之地。
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渭源的马铃薯种薯产业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甘肃省农科院与甘肃农业大学的几位专家、教授在会川镇办起马铃薯育种试验点,先后成功选育和推广了渭薯、陇薯两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马铃薯种薯,成功总结出一整套成熟的良种扩繁技术。
以此为开端,在政策支持、科技支撑、科学指导多重催化下,渭源的马铃薯产业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小小的马铃薯原原种一跃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正在地里忙碌的五竹镇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永红说:“随着品种一次一次改良,现在我们培育出来的原原种,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这样小小的一粒种薯,能卖出不低的价钱呢。”
随着“渭源马铃薯种薯”原产地标记深入人心,马铃薯良种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渭源县按照“五统一分一标三提高”的产业模式,加大农户的种植技术培训,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种薯基地、商品薯基地,惠及农户5.8万户。
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形成全国最大的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全市现有种薯生产企业26家,年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年产原原种10亿粒以上。脱毒种薯销往内蒙古、河北、四川、贵州等10余个省区,还漂洋过海出口到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等国家。
据了解,定西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扶持建设全市马铃薯脱毒基础苗供应中心,应用推广椰糠栽培、雾培技术等多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新技术,从源头上提升了马铃薯的品质。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生产原原种近7亿粒。
(二)
“洋芋开花赛牡丹”。一朵朵或雪白或淡紫的马铃薯花在这片土地上开了一茬又一茬、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中,小小的马铃薯开始做出“大文章”。
定西市安定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按照“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种植户”“能人引路、分户种植、统一经营、保底收购”等模式,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联合社、联合社对接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农户,打破村社和乡镇界限,整流域、整山系建立集中连片的种薯、鲜薯、加工薯标准化订单基地,走出了一条做强做大马铃薯产业脱贫致富的路子。
这两天,安定区石泉乡瑞源合作社塑料大棚里种植的原原种已经开始采挖,为了提升马铃薯原原种的抗旱抗病性和拓宽增收渠道,今年,这家合作社在海拔2100米的山区试种脱毒苗并获得成功。
瑞源合作社2019年种植原种1200亩,一级种600亩,通过订单种植、入股分红、流转土地、务工等多种方式,带动11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今年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我们在易地搬迁点附近建了40座塑料大棚,种植附加值更高的微型薯,20户搬迁户实现了就地打工,我们的用工也有了保障。”定西市安定区瑞源合作社负责人张巧花说。
在这个合作社务工的石泉乡村民贫困户王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两口子到合作社打工,一个月就能挣5000块钱。在合作社干4个月,就相当于以前家里1年的收入。”
“十几年前像我这样的农民,要不是洋芋能卖钱,买化肥的钱都没有,对洋芋的感情一两句话说不完……”安定区巉口镇龙滩村村民张国栋道出了定西人的马铃薯情结。
记者了解到,定西市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应用黑色地膜全覆盖技术和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形成了“黑膜覆盖+脱毒种薯+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实用技术体系。今年,全区10家龙头企业对接294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托管服务带动近10万户农户参与马铃薯生产,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30万亩。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当地企业和合作社除提供良种、化肥、农机和贷款担保等服务外,按照“价格托底、订单收购”的原则,由经营主体与种植农户按照保护价格签订收购订单,建立了马铃薯销售环节“价高时随行就市、价低时保价收购”的市场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农民利益不损、收入不降。2020年,全区30万亩标准化基地全部实现订单化。
(三)
在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方面,定西市把加工作为马铃薯保销售、稳价格的有效支撑,纵向延伸拉长链条,横向拓展加强配套,以规模化的加工集群保障马铃薯价格稳定、转化增值。
近年来,安定区立足当地气候地理条件,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该区全产业链布局助推马铃薯产业发展,从粗淀粉加工到精淀粉加工,再到变性淀粉、马铃薯全粉加工,直到现在的马铃薯主食化推广,安定区始终把精深加工摆在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让马铃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集马铃薯种植、加工、购销、服务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的经营业态由原来单一的马铃薯淀粉生产拓展到淀粉制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让农户在多环节受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该公司负责人李幸泽说:“把农户、合作社、企业联在产业链上,实现了合作共赢。”
近年来,该公司订单收购农户标准化基地种植的马铃薯每年达12万亩,实现了马铃薯产业链单元主体抱团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户产品卖难等问题,使产业链上的合作社和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带动10万多农户户均年增收8300元。
安定区依托扶贫项目、金融信贷等各类扶贫资金,创新实施“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即“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着力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马铃薯已经成为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目前,安定区共有马铃薯加工企业10家,建成各类生产线49条,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安定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微型薯生产量最多、加工生产能力最强的县区之一。
延链补链,除了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也是离不开的元素。定西市不断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全市研发并生成马铃薯馒头、面条、糕点等主食产品,形成循环生产加工链条,从种苗到餐桌、从田间到工厂,给马铃薯产业注入了更多的绿色元素。
从1996年的“洋芋工程”到2008年提出打造“中国薯都”,定西马铃薯产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定西马铃薯”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地理标志认证和原国家质检总局“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今,定西马铃薯产业迎来生机盎然的好时机,正待扬帆奋进、谱写新篇。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