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狠抓检疫监管保障种子安全
武威地处全国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甘肃基地东端,凉州区、古浪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大县。为了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危害,促进全国粮食生产安全,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指示,紧紧围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现代种业发展思路,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及实施细则,针对瓜类果斑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番茄溃疡病、番茄斑萎病在武威市分布危害的实际,强化检疫监管、加强技术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申报登记关、田间调查关、实验室检验关、编号核发关和调运检疫关,切实保障种子生产安全。
严把申报登记关。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及实施细则要求,武威市下发《关于开展农作物制繁育种材料申报登记工作的通知》,明确申报登记的范围、应提交的材料及具体要求,并安排专人按照“四不受理”的原则(即产地不符合检疫要求的不受理、繁殖材料无检疫证明的不受理、无生产资质的不受理、不按时申报的不受理),进行资料的审核、受理,确保了制繁种基地和繁殖材料安全。近3年累计受理产地检疫和疫情监测申报1970批次,驳回不符合要求的申请290批次。
认真开展产地检疫。每年武威市各级检疫机构成立6-8个调查监测小组,按照不同作物《产地检疫规程》开展田间调查,认真填写田间调查记录表,对制繁育种田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发现瓜类果斑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番茄溃疡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疑似症状后,立即用美国Agdia公司植物病害检测试纸条进行检测,确认为检疫对象的责令企业进行除害处理。近3年累计对98个申报单位、90个作物、74.3万亩制繁种田进行了产地检疫,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2431份,核定种子数量35.2万吨,确保了产出种子不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
强化检疫检测。针对田间症状难以识别、诊断困难的实际,从2013年起,武威市引进美国Agdia公司植物病害检测试纸条,对田间疑似和收获后抽取的种子样品进行快速检测,2014年又购买了酶标仪、洗板机等设备,用ELISA法进行检测。检测范围从最初的瓜类果斑病扩大到了玉米褪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番茄溃疡病、番茄斑萎病等我市发生风险较大的病害。近3年,累计购买快速检测试纸条3300张,ELISA检测试剂盒17盒4500T,对2732个种子样品进行了检测。
深入研究疫情控制技术。针对瓜类果斑病传入武威市危害,为确保产出的种子不携带该病菌,武威市农技中心与兰州丰金种苗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高温干热处理杀灭西瓜种子上携带的瓜类果斑病菌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带疫种子经高温干热处理后送南京农业大学检测呈阴性,该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4 1 0581841.6)。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19-2020年全省下达资金用于疫情抽检和种子干热处理,我市也筹措资金10万元,开展疫情监测。截至目前,有4家企业购买干热处理设备5台套,共补助资金52.42万元,目前设备均安装调试到位。
严把调运检疫关。为了进一步降低调运检疫漏检率,积极和铁路、邮政及交通运输部门协调,规范运输行为,杜绝了无证调运。同时针对检疫人员,制定《武威市调运检疫工作制度》、《武威市植物检疫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检疫人员行为,并严格按照调运检疫技术规程,对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实施检疫,合格后签发调运检疫证书。近3年累计实施调运检疫3058批次,调出植物和植物产品10.4万吨。
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供稿
编辑:庄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