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立足土肥岗位 奉献无悔青春
——记第23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高飞
高飞,男,1982年10月26日出生,山西省侯马市人,中共党员,农艺师。2006年6月本科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艺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资源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与完成了省部级重大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地厅级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5篇(国家级核心学报期刊3篇),参与出版专著4部;先后被省农牧厅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被甘肃省直属机关工委授予省直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和2018年两次被国际锌肥协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协会授予中国锌肥研究与推广杰出贡献奖;2017年12月入选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甘组通字〔2017〕121号),获得省委组织部专项资金支持开展保水剂替代地膜相关试验研究。2018年5月被授予第四届甘肃省直青年五四奖章;2018年6月被省农牧厅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深入贫困地区帮扶,助推精准脱贫工作
高飞出身农家,从小就对农村贫困、农业薄弱的现状感受深刻;他学农爱农,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自愿到甘肃参加工作,立志建设大西北,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甘肃农业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精准扶贫行动中,该同志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长期驻村工作,为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高飞同志即被选派到古浪县西靖乡古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通过调查了解,完成了古山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深入分析了古山村贫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发展对策建议。确立了依靠养殖业为主导的致富产业路子,通过扶持合作社、协调贷款、发放种公羊、扩建养殖小区、联系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扶贫,积极与各有关部门联系,为224户农户协调贷款资金1038万元。先后协调落实各种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培育形成了以养殖业为主、特色林果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全村羊存栏量达到2万只以上,全村人均收入年增幅平均在30%以上;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牲畜粪便如何处理又成了大问题。他积极联系企业,引进项目,为村里建成面积达2000平米的家畜粪便腐熟场,不仅消纳吸收了本村的牛羊粪便,还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庄。此举极大地改善了村容环境,发展了循环农业,提升了耕地地力。同时,在驻村期间,主动担当,积极帮助村两委化解重大纠纷三起,调处上访事件两起。并积极与企业及社会团体联系,开展了多次捐助活动,为50多户困难户联系发放慰问金10.6万多元,为古山村小学捐赠了课桌200套、电脑10台、书包200个、球类13个,并协助学校建立了电教室。为40多名困难大学生联系助学金8万多元。通过5年的帮扶,古山村2016年3月通过了贫困村脱贫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
2017年8月,高飞同志又被委派到我省深度贫困地区,陇南市礼县草坪乡下草川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克服家庭诸多困难,舍小家顾大家,以敢死拼命的精神,投身于脱贫攻坚战役。驻村期间,先后6次开展入户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究了该村贫困现状,不同农户不同致贫原因。通过详细了解,根据村里现状和致贫原因制定了帮扶村《产业扶贫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确立了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产业为主的脱贫致富产业。积极配合帮扶责任人完成了贫困户“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基本了解了农户不同阶段在收入、住房、医疗等诸多方面的情况。通过积极争取,为村委会架设了移动网络,购置了办公设备,接入自来水、新建了厕所等,完善了驻村生活办公条件。并多方联系,主动沟通,将村内到户道路纳入了2018年道路建设工程,协助村两委和农户全部完成了改造任务;在关键农时,协调相关企业为全村118户农户发放蚕豆良种2.4吨、洋芋脱毒种薯30吨、豆类专用肥料12吨、有机肥126吨、农用地膜236卷,另外还发放农药、喷洒器械等农资产品,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他还协调帮助村里完成了“D级”、“C级”危房改造,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协调项目发展养殖业,发放牦牛92头、土蜂26箱,使村里产业发展迈出坚实一步;中药材加工纳入了产业扶贫项目库,今年保鲜库及气调库等已启动建设。2018年8月份积极号召驻村单位职工,为村里考入兰大的贫困户儿子捐赠助学金2200元,使其顺利入学;该同志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与教育扶贫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业务工作思路,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
在圆满完成精准扶贫任务的同时,他还深入钻研业务工作,及时更新业务知识,积极参与并认真完成相关项目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2014先后参与了农业部土壤墒情监测、甘肃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研究示范等项目。参与探索出了“用水、保水、蓄水、拦水、截水”等技术模式,总结推广了地膜覆盖再利用免耕保墒、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垄膜沟灌、垄作沟灌等技术,达到了充分利用天上水、保住关键土壤水、节约使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的目的,走出了一条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转变的路子。在我省灌区的6市20个县(市、区)及有关企业研究示范,累计完成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1526万亩,累计实现节水17.18亿方,增效15.29亿元,取得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2015年开始,参与完成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建设任务,总结出了“增”、“改”、“提”、 “防”等耕地质量提升措施。同时,推广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协调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试验研究探索出了盐碱地综合改良、秸秆还田快速腐熟、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增耕地快速培肥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通过5年的连续实施,推广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项目区耕地地力等级提高了0.5个等级,达到了亩增产50kg、亩节本增收150元的效果,有效的提升了耕地质量,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组织实施了“保水剂替代地膜的试验研究”项目,参与实施了“高效超级细菌分解农用地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项目,有效扼制了耕地土壤地膜残留量增加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为摸清我省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在休耕试点区域建立了休耕耕地质量监测点176个,结合已经建成的耕地质量国家级监测点34个,基本覆盖了我省主要耕地土壤类型;依靠农业部专项的支持和往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基础建设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500个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点7500个,基本形成了全省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编辑:庞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