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登云:筑梦沃野的新农人
近日,笔者在灵台县荔江生态农牧有限公司有机小麦面粉加工厂看到,一台“庞大”的面粉加工设备正在运行中,伴随着机器阵阵的轰鸣声和工人忙碌的身影,白花花的面粉从电动石磨的输送带口缓缓涌出,一股浓郁纯正的麦麸味也随之扑鼻而来,公司的负责人马登云正在认真查看新磨出的面粉,他的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
在灵台县中台镇,说起马登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45岁的他经过多年的打拼,不仅填补了省内有机农业领域的两项空白,也极大地带动了灵台三农事业的发展,成为全县有机小麦种植领域的“领航人”。
眷眷恋乡意,浓浓桑梓情。五年前,马登云在外地的建筑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也有了不少的积蓄,让许多人羡慕不已,但他始终割舍不掉自己心中日益浓厚的乡土情、农业梦。当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各种惠农政策不断出台,他意识到“家乡农业亟需振兴,未来乡村大有可为”。2017年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和亲朋的一再劝阻,毅然放弃了建筑行业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很快他就在中台镇安家庄村流转撂荒复垦耕地1036亩,开始了他的有机“农业梦”。2017年2月他注册成立了灵台县荔江生态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同年4月份就开始筹备申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经过不断地努力,一年后他的有机小麦终于通过中绿华夏认证中心现场检查及专家综合评审。2018年12月取得了首个有机转换期证书,同时成功注册了“汉黍”、“汉黍农人”两项共三类商标产权。
然而,万事开头难,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国家对有机农业有严格而完善的认证监管体系,除了在种植过程中严禁使用化肥农药外,对种植周边环境的地下水质、空气质量及与普通大田的缓冲隔离带等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使在种植土壤检测合格的情况下,必须历经三年的强制转换期才能取得正式有机认证。正是因为有机农业发展周期长,前期投资大,效益产生慢,所以很多人望而却步,而他却咬牙坚持、多方筹集资金,舍老本、冒风险,持之以恒地学习钻研,积极向农技中心专家请教,不断进行有机小麦生产过程探索,终于掌握了各个环节的生产技术要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不用一粒化肥、一滴农药、一片地膜。同时,为确保生产环境达到有机标准,还要对土地采用深松耕和深翻措施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采用复种豆类绿肥和施用牛羊粪肥来提高有机质含量、采用人工进行除草、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严格落实有机生产标准。”马登云告诉笔者,千余亩小麦地他都这样用心去呵护用心去管理。
天道酬勤,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2019年10月他终于取得了有机小麦认证证书,同时他也拥有了甘肃省首个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小麦生产基地,2022年1月他还获得甘肃省首家有机冬小麦石磨面粉及有机麸皮国家认证。如今,在马登云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公司在一步步发展壮大,有机农业的生产效益也在逐年稳步提高,有机小麦磨出的有机面粉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广大民众的青睐。目前,他的公司设施占地扩大至5.6亩,购置各类农业机械20余台,实现了粮食生产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年产有机小麦114吨,可加工有机石磨面粉80吨,有机麸皮32吨,初步实现年产值380余万元。“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马登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与32家建档立卡户签订务工协议,据了解,他每年支付给农民的土地流转费用就达7万元,再加上耕、种、管、收,劳务支出20多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万元。
近年来,伴随着有机小麦种植实践的不断拓展,马登云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评价。2021年4月他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甘肃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第一批入选专家,2021年9月被平凉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乡土人才”,2022年1月取得高级农艺师职称资格,获得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达人称号,2022年5月被评为平凉市“创业新秀”。他的“灵台县有机冬小麦基地暨有机石磨面粉建设项目”获第五届“农行杯”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优秀奖,获“融兴村镇银行杯”第五届“中国创翼”平凉市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2022年8月被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评为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
谈及过往,马登云无限感慨,面对未来,他满怀憧憬,神情间充满自信。“我是农民的儿子,喜欢灵台这片土地,希望为家乡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出一份力、尽一份责。尤其是近三年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比较重视粮食安全,能够在这方面做点贡献是我的荣幸,有机农业作为我这辈子的事业来干,我一定要把它干好。”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