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三农人物

大山里走出的茶人

2023年11月14日 甘肃三农在线 小编

张金明老师常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一个山里的茶人!”之所以他会有这样的说法,一来是因为张老师本身是生活在山区,热爱家乡,有着山里人自然的情结,二来就是因为他所钟爱的茶出产在大山深处,他本人从年轻时就已经爱上了喝茶、品茶、种茶,与家乡的茶结下了很深厚的不解之缘。

微信图片_20220808155235.jpg

张金明老师是甘肃陇南武都人。

实际上,我与张金明老师的结识是很偶然的。以至于现在也很难想清楚我们初始开始交往的情节。说实话,我也喜欢茶,爱喝茶,因此常常会到卖茶的地方走一走。有一次,在与卖茶老板闲谈中了解到甘肃陇南的茶品质很好,值得尝一尝。印象中,茶应该是南方的产物,地跨南北的陇南虽有地理的优势,但能否产出名贵的好茶,我在心里还是有一点疑惑的。但希望尝试的我还是记住了陇南——这个有着江南美誉的北方城市,冥冥之中也就开启了我与张金明老师结缘的行程。

严格来讲,我与张老师的相识目前是属于在微信互动的那种情形。截止目前,我们也还没有正式谋面。但长期的交往,张老师给我的形象却一点点的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

2.jpg

张金明,男,汉族,现任甘肃省陇南市种子管理总站站长。

1984年7月_2002年3月在康县农牧系统工作,历任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县农技站站长、园艺站长、农技中心主任,农牧局副局长、局长;2018年,张金明调任陇南市种子管理总站站长。2002年3月在市蔬菜果树总站工作,任高级农艺师、副站长,分管从事茶叶业务。2023年4月11日,张金明纳入陇南市茶叶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名单。近年来主要从事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营销工作。 

可以说,张老师是一步一步从基层走出来的技术型和业务型领导干部。因为从基层来,他本能的保持着工作认真和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长期的和基层打交道,张老师深知农民朋友生产中缺失技术指导的不易,也因此激发了他悉心把自己所学倾力奉献给家乡土地上的决心和壮志。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流传至今。西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得知茶有解毒的功效。长期以来,饮茶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jpg

陇南茶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和汉江水系的上游,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光热丰富、四季分明、适宜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陇南茶已有1000多年的饮用历史,唐代诗人元稹曾有“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的诗句。

作为我国茶叶最北缘产地之一,陇南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基础扎实,茶叶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是全国茶马交易的地理中心。明清时期,陇南的茶叶作为商品流通市场,曾一直远销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区。据了解,1974年,武都县引种陇南绿茶获得成功。1975年,武都县茶园面积达到1200亩。根据统计,从1949年至2018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17.4万亩。作为一个古老的茶产区,陇南特产茶叶是指产自中国甘肃省陇南市的茶叶,陇南市的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闻名。

3.jpg

但是,由于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原因,使得陇南的茶在外声誉和流通上一直停滞在不温不火的位置。茶好却难以扬名,质好也难得畅销,在全国茶市场难有一席之地。

广大茶农在种茶的收入方面也处在不上不下的境况。种茶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不大、经营管理粗放的心态长期笼罩在每一个茶农头上。

作为主抓全市果蔬的负责人,张老师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根据陇南当地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张老师积极开展内引外联工作,他四处奔走,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把有限的物力财力重点投放到引进先进技术和发展提升茶品质和产量上面。通过不断到南方主产茶地区寻经问宝,逐步探寻解决提升陇南茶品质和产量相协调的技术和方法。 一方面,他认真开展实地调研,对全区产茶的县乡种植情况进行摸查问底,彻底弄清了解区域内茶农的思想动态,为做好陇南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jpg

“磨破嘴,跑细腿。”多年来,张金明老师不停奔波在茶园基地和技术指导的路上。通过对域内几个产茶的县区进行深入的调研考察,真实查寻陇南茶在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张金明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带领技术人员到茶农的园子里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技术服务。由于大多数的茶园分布在不同的山地山坡,给及时出行技术指导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他经常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安排,有时候在遇到生产的关键时期,他就干脆带着技术人员和茶农吃住一起,在服务的间隙,用聊天和叙家常的方法鼓舞广大茶农种茶致富的信心。因此,在陇南茶农朋友的眼里心中,平易近人和工作认真的张金明老师不像是一个领导干部,反倒是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所以,“无架子”、“水平高”、“干实事”的口碑一直是大家贴在他身上的标签。

多年来,风里雨里,酷暑寒冬,两点一线的日子里,张金明老师最终依靠踏实勤奋的工作和飘洒在额头上的汗水迎来了陇南茶产业的大发展局面。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1986年,陇南市成立茶叶学会。2003年,该市“文县碧口茶”被省农牧厅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2003年由他主持完成的“陇南地区茶树引进及无性系繁育”项目,获陇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文县碧口茶”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碧口茶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碧口茶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碧口龙井”荣获“甘味”农产品知名商标品牌。

微1.jpg

目前,陇南发展的茶园规模面积近30万亩,所产茶叶茶芽鲜嫩、条索紧细、色泽绿润、滋味鲜醇、经久耐泡,深受全国各地的广大商户好评,种茶、销售茶已成为陇南茶农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陇南农业经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金明老师也因在推广陇南茶产业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省农技推广二等奖一次,市农技推广一等奖一次,市县农技推广奖多次;2003年主持完成的“陇南地区茶树引进及无性系繁育”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论文“浅谈农技推广行为的改变”获省农牧厅二等奖,“陇南茶叶应走有机茶开发之路”(中国茶叶),“小庭院,大产业”等论述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奖励。同时,受聘甘肃省科技专家、陇南市智库专家、陇南市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专家,长期被陇南市委、市政府聘任为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多次荣获市、厅级表彰奖励,并得到甘肃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荣获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帮扶干部、甘肃省优秀专家、陇南市杰出人才、陇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2019-2021年度“国家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带领单位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各1项,并获2019-2021全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度“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称号。

工作的乐趣,给了张老师无尽的人生动力,茶产业的发展更让张老师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5.jpg

近几年,张老师还开始了关注陇南民俗和茶的故事。

喝罐罐茶的习俗在我国西北与西南多省均有分布,汉、回、藏、彝、苗、佤等多个民族深爱此道。陇南有丰富有趣的茶俗。除了泡茶之外,陇南北部几县流行喝罐罐茶,中部地区以康县为中心的面茶在全国也算独树一帜。罐罐茶不是简单煮茶而喝,而是在器具、煮茶、饮法等环节有一整套独特的文化体系,这在陇南表现得尤为显明。在礼俗文化层面,罐罐茶是农村各种活动所不可缺少之物。喝罐罐茶也是陇南人迎宾接客不可缺少的礼俗,农闲时间,将罐罐茶摆上方桌,好友亲人团团围座,可以获得劳作的信心与生活的勇气,也可以联络亲情和友谊。

一盆火,一茶壶水,一只烧茶罐,体现的是一整套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地方习俗。

为了让这一悠久的地方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有更好的继承与发展,让人感到钦佩的是,张老师又不遗余力的继续奔走在让陇南茶有更大发展的空间的路上了。想到此时此刻,我除了说声祝福有成,恐怕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话了吧。

我明白,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家乡难以割舍的联系不仅仅是地域上的链接,还应该有时刻萦绕在心头的乡情乡俗更加深入骨子里的爱恋。所以,偶尔和张老师闲聊,他总会充满热情的发出邀请,欢迎朋友到他那里做客,他要亲手炮制一碗浓浓的醇香的罐罐茶来招待远道的客人。


7.jpg

常言说的好,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小小的一杯茶汤,泡出了多少人生感悟,浸出了多少智慧。茶,有时像朋友,有时更像内在的自己,尝过喜爱的茶,万事了然于心,通透无比,坦然释怀。所以,尽管只是和张老师泛泛的在网络上有过学习的少许机会,但我依然能够通过他热爱茶,为茶操劳的日子和故事里感受到他乐于为家乡为父老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和忘我品质。

编辑:王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