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医生“云”坐诊 科技处方助兴农——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于建平深耕沃土29载 当好农技推广排头兵记事
于建平,男,汉族,现年49岁,甘肃省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玉米产业体系陇东片岗位试验站站长。获全国技能竞赛优秀奖2次,发表科技论文12篇,多次被《甘肃日报》、视听甘肃、央广网甘肃频道、平凉发布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获市厅级科技进步奖17次;2024年被评为市级第十九期“平凉好人”、县级第六届“灵台好人”。
在灵台县广袤的田野上,有这样一位农业技术推广的“领头雁”,他衣着朴素,脚踏泥土,却手握农技“金钥匙”;他以科技为笔,以土地为纸,以汗水为墨,将论文写在灵台大地上,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让灵台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优的粮食,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他就是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于建平。
农技推广“领头雁”
1975年出生于灵台这片沃土的于建平,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在他看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科技则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于建平开展小麦品种选育。
2012年,于建平在灵台县主持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场,这意味着他科技兴农之路的正式启程。在这片试验田里,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小麦、玉米、油料等各类农业科技试验研究100多项次,不仅引进了优选农作物新品种20多个,还推广了新技术10余项。这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灵台县乃至整个陇东地区农作物品种的更新和粮食生产技术的升级。
2020年11月,一项历经10年艰辛与汗水的农业科技成果终于迎来了它的辉煌时刻——“灵麦2号”小麦新品种成功培育。这背后,是于建平及其科研团队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从最初的种质资源搜集、杂交组合设计,到无数次的田间试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面对自然灾害的考验、科研遇到的技术瓶颈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他们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对农业科技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灵麦2号”继承了多个优良亲本的优点,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等显著特性。“灵麦2号”的问世,不仅填补了陇东地区优质冬小麦品种的空白,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种子”,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5万亩,当前已扩展为陇东各县主推品种。
前不久,记者在灵台县什字镇郭家老庄村冬小麦科技示范场里见到了正在忙活着的于建平,对于最近玉米的长势,他很是开心,麦茬地移栽营养钵玉米试验,探索“一年两熟、一季双收”,是他们今年主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之一。
“这一片实验田,是在小麦收获后栽植的玉米,按照玉米的生长期,秋季种植小麦的时候应该能成熟。期望通过试验实现一年两熟,在同一年内既收小麦,又收玉米,进一步提高庄稼的产量。要是试验成功,将彻底改变灵台县传统种植方式。”于建平眼里充满了坚定。
在农业科技推广的道路上,于建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他带领技术人员全面落实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复种绿肥、机械深松、秸秆还田、精量播种等增产措施。
在灵台县,他建成了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这里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全程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健康。同时,他还引进陇鉴117、陇紫麦2号等多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建成订单式优质高强筋冬小麦生产基地,使当地小麦生产成为平凉云翔面业、甘肃金徽酒业等多个知名企业的定点原料基地,极大地提升了灵台小麦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于建平还主持建办了玉米科技示范田,积极推广玉米密植、氮肥后移、化控防倒、降解地膜、籽粒机收等多项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在关键时节组织种粮大户现场观摩、现场学习,手把手说教,面对面传授,让示范田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培训“田间学校”,使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快速推广普及。
群众增收“智多星”
于建平还是一名优秀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2020年到2023年,他在独店镇崖窑村驻村帮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技术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
于建平和同事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田间取杂。
2021年,崖窑村的苹果迎来大丰收,如何帮助脱贫户将这份“甜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于建平迅速行动,依托个人抖音账号,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展现农户辛勤耕耘、果园风光及苹果品质的视频内容。
短短一周时间,这些视频迅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点赞,成功将崖窑村的苹果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为表达感谢并传递乡村振兴的正能量,在每一单包裹里,于建平都以驻村第一书记的名义回赠客户助力乡村振兴的答谢信,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产品的情感连接,还意外收获了多笔来自客户的热心捐款,这些捐款直接用于支持脱贫户的生产生活,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与信心。
鉴于抖音账号未开设店铺,于建平采取了先发货后收款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工资为果农们提供担保,确保脱贫户无后顾之忧。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果农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客户的尊重。
最终,这批承载着希望与汗水的苹果被发往了浙江、广东等地,客户们纷纷反馈平凉高原苹果的独特风味令人难忘。此次“直播助农”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崖窑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于建平承接了全村果园管理的技术指导,按农时引导群众科学防治病虫害、合理修剪拉枝、正确配方施肥,并联系有关单位为果农发放了大量的磷酸二氢钾、农药等物资。他在村域果园设置了8个监测点,认真观测病虫害发生动态,组织果农打点保面和集中防治,有效遏制了苹果锈病、腐烂病和卷叶蛾、食心虫的发生危害。
他积极衔接项目资金,为崖窑村争取粮饲兼用玉米种子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投资,在全村开展粮饲兼用玉米种植示范800多亩,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众牛羊养殖的饲草问题,还带动群众走上了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他指导在崖窑村建成了冬小麦良种基地,三年间实现了全村小麦品种的整体更新换代,并把村子建成了“一村一品”整村推进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实现户均增收150元以上。
在驻村期间,于建平引领帮扶队员在村部后院开展甜糯玉米育苗,小麦收获后免费向群众发苗,鼓励农户种植甜糯玉米100多亩,许多农户由此受益,部分户亩收入达到了6000多元,为群众探索了一条可靠的增收之路。在荏子价格高涨期,他租赁地块培育荏苗60万株,动员农户麦茬地栽荏100多亩,当年,荏子大丰收,种荏群众亩收益达到3000多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他还在本村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场,开展玉米品种比较和肥料效应试验示范,组织群众现场观摩、亲自体验,把农业科技传播到每家每户。他以丰富的专业经验提前预测农业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成功预测预报了近几年的小麦条锈病、玉米双斑萤叶甲和大斑病等流行性病虫害,及时动员农户打点保面,及早防治,有效减轻了农业灾害损失,驻村期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队长。
庄稼医生“云”坐诊
在驻村过程中,于建平发现,很多农民朋友对农技知识的需求广泛,但传统的培训存在诸多不便利,于是,借着短视频创作的东风,他将自己拍摄制作的一条玉米种植科普短视频发布到了微信群,收到好多农民朋友的点赞支持。于建平敏锐地意识到网络平台在农技推广中的巨大潜力,他做出一个决定:注册抖音账号,分享科普视频。
向技术人员讲解小麦杂交育种方法。
于是,他创建了“乡村那些事@农广”抖音账号,开始了他的“网络大咖”之路,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群众化解难题。
于建平坦言:“对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现在说再把群众叫在一块搞集中的培训已经很不现实了,但是大家空闲都看手机刷视频,所以我把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重点环节、关键时段拍摄制作成小视频或者专题发在抖音上,这样大家都能刷到,受众面更广,推广范围更大。”
目前,于建平已经持续拍摄制作农技小视频1000多期,紧跟农时发布农业专业知识,传播农业新技术,关注粉丝接近17万人,视频浏览总量达到2.3亿次,获赞163万。于建平扎根基层,知道农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他的视频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什么品种好、化肥怎么用、病虫害怎么防等等。每天晚上他都集中时间在线解答网友疑惑,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俨然成为一名“云”坐诊的“庄稼医生”。他拍摄制作的玉米增密技术和新品种推荐视频,带动许多农户改变传统观念,应用先进科技,使新技术得到快速广泛传播,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于建平在视频中推广的纸链式育苗、山药悬空沟种植、种子编织绳播种等多项技术在全国范围都得到广泛推广,视频流量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抖音账号得到了全国农技中心、中央农广校和抖音官方的高度关注,两条视频被全国农技中心评为最具推广价值短视频和优秀短视频,还受邀参加了中央农广校新农人公益培训,取得了抖音官方《灿友故事》正能量荣誉奖。2023年,他的抖音账号被甘肃省委网信办评为“甘肃省网络文明账号”。
谈及获得的这项荣誉,于建平说道:“短视频是助力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技知识,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直在土地上劳作,能够撒播知识,这也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
来源:平凉发布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