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生态强市的“绿色崛起”
“十三五”以来,平凉市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林业生态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产业支撑发展战略,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大力实施城区增绿填景、环城生态屏障、景观廊道建设、美丽乡村绿化、富民产业发展及生态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当前,“绿色崛起”已成为推动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建设的重要引擎。
传好造林“接力棒”
10月的平凉,天气趋冷,在崆峒区安国镇崔庙村秋季植树造林点上,随处可见造林人挖坑、栽树、浇水、运苗正干得热火朝天。
崔庙村村长崔向前告诉记者,从9 月中旬起,崔庙村就抓住秋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组织村民参与造林活动中。
植树现场,崔庙村村长崔向前边查看挖好的树坑坑距合不合适,栽好的树有没有歪,嘴里重复地给大伙们说,“我们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的植树任务。”
“村长对我们的作业标准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在一些地势比较陡峭的山坡上,工人们都是掉着绳子作业,尽管非常的危险,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村民崔宝平说,大家希望栽下的每一棵都能成活,山坡早一天变绿。
“不仅如此,村集体商量后,把闲置的荒地连片开发,种上了500亩山毛桃的经济林,3至5年后就能挂果产生经济经益。”崔向前说。
受父辈们的影响,崔庙村村民本来就有种植树木的好习惯,每年到种树的季节,家家都要植树。现在,有些村民也从种植树木中受了益,植树造林不仅美化了家园,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珍贵遗产。
“这几年,我们村通过春秋两季植树造林,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以前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生态环境也好了。”村民崔宝平说。
崔庙村只是平凉市植树造林的一个缩影。平凉市林业局局长何鹏峰介绍,每年春秋造林期间,平凉市都要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场面声势浩大,目前,建成植树基地110处。同时,对条件较差、工程难度大的造林工程,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由专业队组织实施,有效解决了面山露地造林难的问题。
今年,平凉市扎实推进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产业支撑发展战略,精心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统筹推进生态民生林业发展,全市完成城乡造林绿化49.76万亩,占到省上下达任务的118.5%,实施生态工程造林20.8万亩,群众自筹造林28.9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9.8万亩,开展义务植树722万株,绿色崛起已成为推动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建设的重要引擎。
绿色崛起打造宜居环境
一组组数据,体现了平凉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1978 年以来,平凉市完成三北造林235.4万亩,占到了全市造林面积的一半以上,是时间跨度最长、实施面积最大、综合效益最高、群众受惠最多的宏伟工程。有林地面积由三北工程建设之初的100万亩增加到549.2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8%提高到33.42%、水土流失面积由1323.17 万亩减少到308.09万亩,治理程度达到76.7%。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
为确保三北工程持续有力推进,平凉市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产业支撑的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五年行动计划,每年造林绿化50万亩以上,大规模国土绿化已成为推动平凉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
可以说,平凉的“绿色崛起”,是一场由表及里、从内到外全方位的崛起,更是一条生态惠民富民之路。
“增加收入是激发广大农民造林绿化积极性的重大举措。”何鹏峰一语中道破其中的玄机。平凉始终把三北工程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持续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民生统筹推进、绿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
平凉以苹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由2000年的100万亩发展到267万亩,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和种苗产业蓬勃发展,果品总产量达到197万吨,林果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达到291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6%。现在,苹果已真正成为平凉当地农民的“希望之果”“脱贫之果”“致富之果”。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平凉市环境保护工作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平凉市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市” 、 “甘肃省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
何鹏峰介绍,下一步,平凉还将以三北为主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不断加大全域绿化推进力度,加快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构建陇东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西北地区绿色生态明珠。
由“绿”向“美”的华丽嬗变
“树多了,山绿了,我们就开始考虑如何让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更好。”平凉市林业局副巡视员罗小平说。为此,平凉市摸索出了推广林果配套、绿美结合和高低搭配等造林绿化模式,提高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新思路新模式。
通过植树造林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以建设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和休闲避暑胜地为目标,把三北工程和生态旅游产业规划相结合,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规格栽植,大力推进生态公建设工程,全市建成生态公园23处,每个县(区)抓建森林镇3个以上,生态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生态林与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平凉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实行山顶梁峁油松沙棘“戴帽”山腰梯田果树“缠腰”、地埂林草“锁边”、沟道坝库刺槐“穿靴”,因景植绿,因绿配景,“点、 线、面”相互融合,着力构建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一个又一个生态景观。
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平凉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统揽,坚持城乡一体推进,对城区、乡镇驻地、村庄周边、公路沿线采取拆墙透绿、破硬还绿、补植增绿、栽花种草等多种措施,有效提升了全市绿化美化品位。
规模化与多样性相结合。按照“针阔混交、乔灌草搭配、高中低栽植”的思路,平凉在立地条件好的区域栽植苹果、核桃、梨等经济树种,在城乡面山以栽植大苗油松为主,套植香花槐、海棠、红叶李等景观树种,在地边、荒山荒坡栽植刺槐、山毛桃等乡土树种,形成了“点、线、面”相互融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发展格局。
当前,平凉正走向一条由荒变绿、由绿变富、由富变美的“平凉生态发展之路”。“发展现代林业、实现绿色崛起”将成为建设新平凉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