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培训会在甘谷县召开
甘肃三农在线讯:4月11日,2023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培训会在天水市甘谷县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总结工作成效,分析形势任务,部署今年重点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水市委副书记杨晓锋致辞,副秘书长张铖、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定明,甘谷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忠平出席会议,会议由省农业农村厅质监处处长范瑞雪主持。
会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王为民现场培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能力有力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达4.48万个,达到1.79批次/千人;全省2730名乡镇监管员、1.43万名村级协管员、1.28万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名录管理,做到了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下移工作重心;建成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个,建成命名万亩以上省级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占比达到12.51%;启动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加快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全省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140个;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累计登记监管机构1561家,监管人员7080名,农产品生产主体经营主体1.28万家;同时,按照农业农村部对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最新要求,建立健全了全省合格证主体名录库,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入主体名录库的生产经营主体达到1.25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具率达到75.2%。此外,从2020年起,为支撑“甘味”品牌绿色有机底色,我省开展了产地环境监测评价、营养品质监测评价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搭建了全省产地环境评价数据库,已完成44个特色产品营养品质评价并形成了权威评价报告,有16个产品的评价工作即将完成。
会议强调,我省各级农业部门要精准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着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聚焦“土特产”,持续壮大优势产业。深入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抓好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支持特色产业大县建设全域标准化生产基地。抓住产地环境、产品品质特质、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3个重点,加快健全监测监管和评价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管控,以质量赢得市场认可、赢得消费者信赖。从主观角度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差距不足。按照规划目标,2025年全国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应达到98%。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盯问题品种工作短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将本地区“甘味”特色和小宗农产品纳入监测范围,加强对芹菜、韭菜、豇豆、油麦菜、鸡蛋、牛肉等少数合格率仍不够高品种监测,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级风险监测方案,攻坚治理豇豆品种农药残留突出问题,压实属地责任,系统梳理本地区“甘味”特色和小宗农产品生产情况,对我省“独一味”、“好中优”、“错峰头”、“特别特”的“甘味”特色优势农产品,参照农业豇豆治理方式,建立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库,加强全链条监管,守护好“甘味”品牌优势。全省要通过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打造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金名片”,引领甘肃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优质农产品消费是今年的重点工作,我省组织各地参加绿博会、有机博览会、地标农品中国行等全国活动,举办绿色食品宣传月、地标农品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等全省活动。
深入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积极创新监管方法,启动对农户的用药检查、日常巡查和监测抽检,启动对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用药、建立生产记录的监管,启动对合作社和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门技术人员的指导;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工作,利用好这些重要考核,围绕豇豆农药残留治理、生产主体风险分级动态管理、承诺达标合格证、乡镇网格化监管、农资打假等重点工作,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与分值占比,客观评价工作成效,充分应用考核结果,有效提高监管水平。
会后,与会代表观摩了甘肃陇上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远镇西城村甘谷辣椒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天水三合祥果蔬开发有限公司及甘谷县大漠行“甘味”农产品展馆。观摩现场,同时启动了全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和单位负责人,全省14个市州的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产品质检站负责人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