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抓点示范建设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
——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观摩侧记
甘肃三农在线讯:岷县,素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的美誉。7月28日,跟随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学员一同到岷县梅川镇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实地观摩。据了解,2023年该县在梅川镇建成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基地1.1万亩,集中连片核心示范区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3万亩。
沿着盘山公路一路上行,沿途天空湛蓝、层层梯田满目葱茏,前一天的雨水让土壤湿润,苍翠欲滴的树木,好似绿色打底的田园油画。党参、黄芪、黄芩等中药材香飘四溢,长势喜人。
为持续全域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落实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品种好、品质优、品牌强的中药材产业,2023年在梅川镇永星村、永光村、车路村,禾驮镇拉路村、随固村、安家山村、曙光村等10个村建成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基地1.1万亩,其中核心试验区100亩,集中连片核心示范区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3万亩。通过抓点示范,提升药材品质,创建绿色品牌,引领全县中药材向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基地建设期间,梅川镇突出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一是标准化施肥技术。示范区调整肥料投入品结构,以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或者商品有机肥为主,尽量减少化肥投入,广泛普及“1+2”(即1袋配方肥+2袋生物有机肥)、“121”(1袋配方肥+2袋有机肥+1袋生物菌肥)、“一站式”(即复合微生物无机+有机+微生一次性施肥)标准化科学施肥技术。二是优质种苗技术。示范区栽种的当归、黄芪、党参种苗全部为当地农户自产的优质种苗。三是绿色防控技术。紧紧围绕土壤处理、种苗浸苗处理前期病虫害防控两个关键环节,大力推广深翻晒土等物理防控技术,利用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四是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区从种到收将全程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将对全县农机应用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五是轮作倒茬技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开展药材与马铃薯、小麦、蚕豆等作物轮作倒茬,减少土传病害。六是连作障碍治理技术。大力推广施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来治理连作障碍突出的问题。
突出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与展示。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省科学院生物所、省农科院、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等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在梅川镇永星村、禾驮镇拉路村建立100亩核心试验基地,安排田间试验29项次,其中科学施肥技术10项次、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8项次、微生物连作障碍治理6项次、机械化服务5项次。
同时,突出种植模式转变。按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社会化组织、订单化销售的总体思路,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推行“六统一分”(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农业投入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购销、分户种植)的组织生产模式,示范区主建合作社10个,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产品收购。
突出产业化经营。示范区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通过基地订单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统一收购,实行优质优价。
突出风险防范。为了有效防范市场和自然两大风险,示范区在签订了收购订单,实行优质优价的同时,对示范区内的中药材全部纳入了农业保险,做到应保尽保,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