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处站动态 技术推广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三农人物 乡村振兴 图说三农 三农视频
Logo
首页 > 三农资讯

乡村振兴新潮涌 筑牢“三农”压舱石——甘肃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稳中有进

2023年08月01日 甘肃三农在线 王朝霞

季夏时节,陇原万物葱茏。

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小麦成熟丰收;特色产业,突显“寒旱”特质,高原夏菜馨香四溢,牦牛藏羊觅食草原,田野里的粮果菜畜,还“跃”上生产线,变成琳琅满目的“甘味”产品……

从陇东塬地到河西走廊,一个个乡村生机勃勃。

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实,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

上半年,全省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较去年同期进18位,近10年来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实现历史性突破。

落实党政同责  保障粮食安全

风吹麦浪,遍地金黄。眼下,甘肃农垦张掖农场2800亩小麦进入收获期,收割机来回穿梭,农机手一边抢收小麦,一边对收割后的麦田进行旋耕作业,为轮播荞麦作准备。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甘肃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先后在陇南、武威召开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压实责任,落实粮播面积。

全省粮食生产稳中有增,今年春播粮食3140万亩,加上冬小麦787万亩,预计夏播复种120万亩以上,预计全年粮播面积稳定在4050万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5.7万亩,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藏粮于地。我省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和《分区分类建设内容及投资标准》《贷款贴息实施方案》《考核评价奖惩实施办法》“1+3”政策文件,完善《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新机制。

截至6月底,全省35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完成初步设计343.81万亩,建成143.9万亩,投资25.2亿元,进度快于往年同期。通过积极争取,石羊河流域被列为7个全国整流域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之一;争取到总投资3.6亿元的亚行贷款黄河流域绿色农田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组织各地摸排撂荒地96万亩,已复耕复垦88万亩。

藏粮于技。我省聚焦“三个单体”开展粮棉油抓点示范、奋战120天夺夏季粮油丰收等行动,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25.5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410万亩;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筛选出抗旱、丰产、抗病性突出的优异种质资源41份;全省防治小麦病虫害1306万亩次,完成一喷三防作业面积954万亩。

机收减损,成为粮食丰收的“隐形英雄”。我省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列为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试点省,全力抓好“三夏”机收,会同交通运输部门落实联合收割机免费通行政策,设立小麦跨区服务接待点326个,与石油石化公司对接落实农机作业用油“三优一免”优惠政策,举办全省小麦收获开镰仪式暨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穗飘香,晒丰收。全省夏收有序展开,截至目前,完成夏收小麦577万亩,冬小麦收获达7成以上。全省夏粮1321万亩,预计产量343.4万吨,增产1.14万吨,单产增加1.5公斤,夏粮总产单产实现“双提升”。

发展特色产业  加快转型升级

鲜嫩的新叶抽条生长,散发淡淡的药材清香。“我们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机械化栽培,今年的黄芪长得好啊!”宕昌县理川杨家庄理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想才对记者说。

青山叠翠,微雨轻拂。在陇南宕昌的尖尕山-拉路梁绿色中药材核心示范区,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集中连片,药田里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材生机盎然。

好山好水出好药。不只中药材,蓝天碧水、高原净土、多元化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甘肃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产业的绿色有机特质。

甘肃聚焦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加快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年度任务落实,呈现出结构趋优、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调结构。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3年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工作方案》,细化肉牛、肉羊、奶业、生猪等分产业工作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州县区,扎实推进落实。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000万元重点对全省肉牛、肉羊两个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和绿色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给予扶持。

——抓示范。印发《2023年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省级抓点示范实施方案》,分产业开展抓点示范。截至目前,全省建设抓点示范种养基地1325个,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2099万亩,建设万头(万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71个,规模达1449万头(只)。

——强主体。深入实施“2512”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引进大型头部企业,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推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截至6月底,全省新引培龙头企业96家,新创建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53家,“五有”合作社达到5.2万家。据农情调度,上半年全省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152.8万户、其中脱贫户49.4万户,合作社共带动农户237万户、其中脱贫户90.5万户。

一条条的黄芪根,经过清洗、切片、晾晒、分离、精选等加工工序,变成了食药用源的黄芪茶。“1公斤黄芪从20元提高到50元,就连毛芪也从1公斤18元提高到30多元,一下子提高了收益。”杨想才介绍,县里扶持他创办宕昌县理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群众“发药财”。

加工深一分,利润多一分。农产品加工业是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农民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

省农业农村厅全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招商引资。3月赴福建泉州招商引资,现场签约协议12份,总金额23.15亿元;5月在济南召开“甘味”特色农产品走进山东展销活动和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洽谈会,现场签约合作协议29份,总金额29.86亿元。6月在杭州举办浙江企业家助力甘肃“三农”工作恳谈会,向浙江省现代农业促进会等4家商会和35家浙江企业代表招商推介。

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累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326场次,完成签约项目553个,签约额近500亿元,目前开工项目437个,累计投产110个。

7月27日在陇南康县召开2023美丽乡村国际论坛期间,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洽谈会招商引资显著,共签署合作协议61份,协议金额共计150.52亿元。其中,种植养殖类签约额82.77亿元;精深加工类签约额53.05亿元;购销类签约额14.7亿元。

农产品加工,联农带农,连城带乡。全省今年新增农产品加工转规企业54个,新增营业收入高于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4个。

建设和美乡村  深化农村改革

草木馥郁,鲜花绽放,一顶顶农家休闲帐篷点缀其间。田畴交错,屋舍俨然,养殖园里羊群咩咩欢叫,林草间散养的“嘴头馋”土鸡打着鸣。村民们忙着种植养殖、发展农家乐。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生态美、产业兴、治理好的和美乡村。”和政县城关镇咀头村党支部书记杨胜强告诉记者。

这是我省积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实例。

甘肃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和美村庄”创建行动实施方案》,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在全省启动实施“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区分5大区域、突出3类村庄、聚焦6个方面,差异化提出30条具体创建标准,鼓励各地打造一批实力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幸福乡村、活力乡村。

我省持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上半年全省共投入建设资金73亿元,500个新建省级示范村中、442个完成规划编制,365个建设任务过半,10个省级示范县44.5%的发展类村庄完成建设。

生态环保、清洁干净,是美丽乡村的底色。我省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今年争取中央资金6.77亿元、省级资金1亿元,将中央和省级改厕奖补资金提高到每座2280元,支持各地提高改厕质量。截至6月底,全省完成改厕16.72万座,占27万座改厕计划的61.9%。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9.52万吨,清理村内沟渠6.07万公里、淤泥3.95万吨,清理乱搭乱建、拆除烂房烂墙烂圈等4.94万处,清理积存垃圾9.31万吨,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走乡村善治之路,让乡村焕发活力。我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对高台县、环县、积石山县三个国家级试点县进行了考核验收,对嘉峪关市、红古区15个省级试点单位进行了总结评估,并持续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制定《农村移风易俗等工作方案》,举办“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专题培训,抓好农村基层基础。

改革激发动能,多点纵深推进。我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举办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培训班和全省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部署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土地二轮延包等重点改革任务,在临泽、靖远、陇西3个县的3个村启动延包试点;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的若干措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找准增收路径、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天津市农委、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各项农村改革全面发力、蹄疾步稳,有效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有力激发出农民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