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篇之二:产业扶贫全面拉开架势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甘肃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贫困地区和群众对产业扶贫的渴望和需要更加强烈。2019年,在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甘肃,依靠产业脱贫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
记者:甘肃产业扶贫的基础如何?
“甘肃发展产业的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薄弱,贫困地区有土的地方没有水,有水的地方没有土,有水有土的地方没有积温,培育发展产业需要付出更大精力和更长周期。同时扶贫产业基础薄弱,单家独户的小农散户,缺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等问题突出。”李旺泽谈到产业扶贫时,话锋一转,“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短兵相接的决战阶段,我省始终把产业扶贫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产业整体构建与到户产业培育相结合,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产业扶贫模式,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全面对接‘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记者:2019年,甘肃如何培育产业、如何拉开架势构建扶贫产业体系?
李旺泽谈道:“我省紧紧扭住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这个关键,确定并主攻‘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主导产业,以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扶贫。围绕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和难点,我们构建了特色产业、投入保障、生产组织、产销对接、风险防范产业扶贫‘五大体系’,搭建起了甘肃产业扶贫搭建起了‘四梁八柱’。”
记者:如何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中“没钱干”“不会干”“闷头干”等核心难题?
李旺泽认为,“没钱干”难起步,我省通过将产业扶持资金投放使用与“一户一策”、农民意愿、真种真养、见物见钱、奖勤罚懒挂钩,发挥 “四两拨千斤”作用。如广河县按照贫困户奖补6000元、非贫困户奖补5000元的标准,整村实施基础母牛奖补项目,奖补实施过程公开公正,群众一致好评,2019年全县较上年新增养殖户9470户、新增牛存栏4.1万头、羊存栏20.3万只。
面对“不会干”、无人引领,我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领办人“万人培训”计划,2019年全省组建起了6500人的市县乡三级辅导员队伍,省市县累计培训合作社辅导员1.29万人次。同时加快引进龙头企业,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生产组织体系,带动农户发展产业。
针对“闷头干”没收益,我省实施“甘味”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2019年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洽谈会20多次,组建了全省农业产业扶贫产销协会和马铃薯等8个特色产业产销协会,抱团出省抢市场;新建果蔬保鲜库1019座错峰销售农产品。全省马铃薯产业产销协会2019年根据全国马铃薯供需状况提出了甘肃产地马铃薯收购目标价位,通过合作社组织薯农签订种植订单,按照目标价格批量有序向终端市场供货。在安定区,种植马铃薯的贫困户每亩地比2018年增收800元。
记者:甘肃特色产业在贫困地区的实际成效如何?
李旺泽介绍,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村有主导产业、村有致富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良好局面。2018年,全省依靠产业脱贫的人口达64.85万人,占到了脱贫总人口的83%。2019年前3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编辑:庞小强